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海桐皮煎

海桐皮煎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八○引《大方》:海桐皮煎

药方名称海桐皮煎

处方乌头(生)4两,海桐皮4两,牛膝4两,骨碎补4两,虎骨(煅)4两,当归4两,木鳖子2两,白胶香(别研)2两,乳香(别研)2两,自然铜1两,没药(别研)1两。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男子风寒湿痹,气血凝滞,筋骨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至15丸,茶汤、酒盐汤送下。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八八○引《大方》

圣济总录》卷一五○:海桐皮煎

药方名称海桐皮煎

处方桐皮(酒浸半日,炙)1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牛膝(酒浸,切,焙)2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炒)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走注,皮肤瘙痒或瘾疹丹起,筋脉肌肉疼痛。

用法用量每次3两,先用黑豆1盏,生姜半两切碎,水5升,同煎至3升,绞去滓,入前药末,煎如稀饧,以瓷盒盛。每服1匙头,煎当归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猜你喜欢

  • 八味丸

    《寿亲养老新书》卷四:八味丸药方名称八味丸处方川巴戟45克(酒没,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锉碎,用麦门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门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

  • 参术膏

    《丹溪心法》卷五:参术膏药方名称参术膏处方人参7.5克白术6克桃仁陈皮各3克黄耆4.5克茯苓3克甘草(炙)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主产后胞损,小便淋沥。用法用量水煎猪、羊胞,后入药,作一服。摘录

  • 消风导赤汤

    药方名称消风导赤汤处方生地 赤茯苓各3克牛蒡子(炒,研)白鲜皮金银花南薄荷叶木通各2.4克黄连(酒炒)生甘草各0.9克 灯心165厘米功能主治消风祛湿,清心利水。治婴儿由于胎中血热,出生后复感风邪,致

  • 加剂四物汤

    药方名称加剂四物汤处方川芎、当归、白芍、生地、槐花、黄连、御米壳各等分。功能主治下痢。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赤水玄珠》卷八引《保命集》

  • 肠痈散

    药方名称肠痈散处方明矾4两,肥皂15个(煨存性),雄黄1两,大黄(酒蒸)2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肠痈。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煎金银花汤送下。有脓从大便出,无脓暗消。摘录《仙拈集》卷四

  • 参苓建中汤

    药方名称参苓建中汤处方人参茯苓当归白芍肉桂甘草前胡细辛麦冬陈皮半夏功能主治主虚劳,往来潮热,自汗食少,腰膝酸软,骨节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八

  • 伊祁丸

    《博济方》卷三:伊祁丸药方名称伊祁丸处方伊祁(即全蝎)15克(点醋微炒)穿心巴戟(糯米炒,候黄赤色,去米不用)黑附子(炮,去皮、脐)羌活沙苑白蒺藜(慢火微炒)各30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金龙散

    药方名称金龙散处方金硫黄5厘,龙脑5厘,沙糖3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虚痘难发出者;及麻疹难发出者。用法用量分为2服。日数次用之。摘录《格物堂经验良方》

  • 加减托里汤

    药方名称加减托里汤处方黄耆、人参、甘草、当归、白芍、白芷、山药、陈皮、木香、肉桂、糯米。功能主治痘疮实热之症,服寒凉而冰伏,呕吐泻利,或皮薄浆清,或塌陷无神,血色不活,躁痒烦渴,唇舌淡白洁清,大便不固

  • 玉池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玉池散药方名称玉池散处方当归(去芦)、伞本地骨皮、防风、白芷、槐花(炒)、川芎、甘草(炙)、升麻、细辛(去苗),各等分。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治风蛀牙痛,肿痒动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