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槐角丸

槐角丸

《中国药典》: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炒)200g地榆(炭)100g黄芩100g枳壳(炒)100g当归100g防风100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5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去枝、梗,炒)500克地榆当归(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黄芩枳壳(去瓤,麸炒)各250克

制法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肠凉血。治肠风、痔漏下血,伴里急后重。肛门痒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抉寿精方》: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子30克枳壳(麸炒)当归黄芩黄柏侧柏叶(各酒洗)黄连荆芥防风地榆各15克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

【禁忌】忌食生冷。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抉寿精方》

御药院方》卷八: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1斤(麸炒令焦,熟拣净),黄耆(锉)4两,枳壳(麸炒,去瓤)4两,熟干地黄4两,当归4两,防风4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痔疾,大便涩滞,气结不通,饮食衰少,面黄肌瘦,或下血不止,或在便前,或在便后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炒)144两,红花12两,黄芩96两,防风48两,槐花(炒)96两,地榆炭96两,赤芍48两,大黄48两,枳壳48两,当归48两,生地96两,荆芥穗48两。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疏风凉血,泻热润燥。主大肠火盛,滞热便秘,肠风下血,痔疮痛痒。

用法用量蜜丸每服1丸,水丸每服3钱,空腹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厚味。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医级》卷八: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4两,侧柏叶(炒)2两,荆芥(炒)2两,白术(炒)2两,枳壳1两,黄芩1两,地榆1两,当归1两,防风1两。

制法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及脾胃虚而不调,粪后带红,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汤送下。

摘录《医级》卷八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3两(炒),防风1两半,黄芩1两半(炒),当归3两,枳壳8钱(炒),升麻5钱,地榆3两(炒),生草5钱。

制法上为末,醋为丸。

功能主治肠风痔血,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方中槐角清大肠以凉血,地榆涩血室以止血,黄芩清热宽肠,防风疏风胜湿,当归养血脉,枳壳破滞气,生草缓中泻火,升麻散热升清也。醋丸米饮下,使热散气清则结化风消而广府肃清,何肠风痔血之不痊哉!此疏利之剂,为肠风痔血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子8两,槐花8两,槟榔4两,黄芩3两,刺猬皮2个(酒浸,焙)。

制法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当归地骨皮、猬皮(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瘘。

用法用量每次空心服50丸。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子1两,枳壳(麸炒)5钱,当归尾(酒洗)5钱,黄芩(酒洗)5钱,黄柏(酒洗)5钱,侧柏叶(酒洗)5钱,黄连5钱,荆芥穗5钱,防风5钱,地榆5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不间粪前后,远年近日。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汤送下。

注意忌生冷。

摘录《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

血证论》卷八: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3钱,地榆2钱,黄连1钱,黄芩3钱,黄柏3钱,生地3钱,当归3钱,川芎1钱,防风2钱,荆芥2钱,侧柏2钱,枳壳2钱,乌梅3枚,生姜1钱(汁)。

功能主治清火和血。主肠风下血。

各家论述方中防风生姜以祛外来之风,乌梅荆芥以治内动之风。为肠风立法,本于仲景白头翁葛根诸汤之意。

摘录血证论》卷八

《直指》卷二十三: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1两,防风半两,地榆半两,当归半两,枳壳(制)半两,木贼半两,茯神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泻血,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别名地榆槐角丸

处方槐角(去枝梗,炒)1斤,地榆半斤,当归(酒浸1宿,焙)半斤,防风(去芦)半斤,黄芩半斤,枳壳(去瓤,麸炒)半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乳名瘘;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用法用量地榆槐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摘录《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蜜炙,为末,炒)1钱,胡椒49粒,巴豆2粒(不出油,研烂,入诸末再研),丁香20粒。

制法上为细末,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积滞。主气疾,腹内常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疮疡经验全书》卷七: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去梗,为末,入乌牛胆内,挂透风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痔漏有脓血,大便结燥,肿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平胃散作汤送下。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七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1两,枳壳5钱(炒),橘红3钱(老树),甘草1钱。

制法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赤金为衣。

功能主治清肠止血。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2钱,梨藕汤送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猜你喜欢

  • 当归饼

    药方名称当归饼处方当归4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研)半两,白芷3分,桂(去粗皮)3分,芸薹子(研)2两。功能主治牡痔有头,痛楚不可忍。用法用量上5味,3味为末。与杏仁、芸薹子和匀,以醋面调,捻作饼子如钱

  • 饭匙散

    药方名称饭匙散处方冬米(煮饭取锅焦,研末)1两,老莲肉(炒,研)4两,向糖(研末)4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久泻。用法用量每用3-5匙,干吃。摘录《何氏济生论》卷四

  • 黄雌鸡羹

    药方名称黄雌鸡羹处方黄雌鸡1只(理如食法),粳米2合(淘净),葱白1握。功能主治老人烦渴,小便黄色无度。女子产后虚损。用法用量上切鸡,和煮作羹,下5味,少着盐,空心食之。渐进常效。摘录《养老奉亲》

  • 红灵药

    药方名称红灵药处方滑石1两,银粉1两,轻粉1两,熟石膏4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湿疹。用法用量外用。摘录《青囊秘传》

  • 加味清凉饮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味清凉饮药方名称加味清凉饮处方大熟地4钱,黄芩4钱,栀子3钱,滑石3钱,广陈皮2钱,黄柏3钱,木通3钱,茯苓3钱,甘草1钱,大海3个,山豆根3钱。功能主治伤寒咽痛,已得出大汗,脉

  • 茴香楝实丸

    药方名称茴香楝实丸处方茴香(炒)1两,楝实(麸炒,去核)1两,石茱萸1两,马蔺花(醋炒)1两,陈皮1两,芫花半两(醋炒)。制法上为末,醋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肠病结上而不下,痛冲心肺。小肠

  • 定惊膏

    药方名称定惊膏处方羌活、防风、川芎、当归、龙胆草、栀子、蝎梢、生甘草、薄荷、竹叶、黄连、麦冬、胆南星、赤苓、朱砂、雄黄、木通、生地。制法上为末,为丸。功能主治清气。主肝风惊搐,并胎风。用法用量临用生姜

  • 法制五香丸

    药方名称法制五香丸处方白檀香1两,丁香5钱,南木香1两,乳香4两,黑丑牛2钱,没药4钱,五灵脂1两,白豆蔻(去壳)6钱,栀子仁5钱,雄黄2钱,枳壳4两,四制香附4两,槟榔1两。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牛黄定志丸

    药方名称牛黄定志丸处方牛黄(研.半两) 龙脑(研.半两) 干蝎(炒.半两)僵蚕(炒.半两) 白附子(炮.半两)雄黄(研.一两) 丹砂(研.二两)天麻(酒浸.焙.一两)甘草(炙.一两)半夏(汤洗七次.焙

  • 钉胎丸

    药方名称钉胎丸处方杜仲(糯米汁浸炒)8两,续断(酒浸炒)2两,山药6两。制法上为末作丸。功能主治频惯堕胎,3-4月即坠者。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孕后2月即服之。摘录《青囊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