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宁坤丸

宁坤丸

《采艾编翼》卷二:宁坤丸

药方名称宁坤丸

别名回生丹(《采艾编冀》卷二)。

处方大黄500克(细末)红花9Q克(炒黄色,入好酒400毫升同煮三五沸,去红花不用,只存汁用)黑豆1.2千克(水2.25升煮取汁700毫升,去豆)苏木90克(锉,用河水2.25升煎取汁700毫升,亦去滓不用)

以上三味,先将大黄末用好米醋500~700毫升搅匀,以文武火熬成膏,复添醋750毫升,再搅匀,再熬成膏;次下红花酒、黑豆汁、苏木汤,共倾入大黄膏内搅匀,又熬成膏,取出俟用。如有锅巴,即焙干研入后药:

当归川芎地黄(务自制)白茯苓(去皮)苍术(米泔浸)香附乌药玄胡索桃仁(沸汤泡,去皮,炒,另研)牛膝(去芦)蒲黄各30克白芍(酒炒)甘草陈皮木香三棱五灵脂羌活山萸(酒浸,去核)地榆各15克人参白术(去芦)青皮(去白)木瓜各9克 良姜12克乳香没药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大黄膏调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解郁化瘀,调经止痛。治妇女崩漏带下,产劳虚损;室女经闭,痛经,月水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1丸,酒顿化服。

若产后头痛身热,有汗为伤风,无汗为伤寒,加桂枝麻黄末各0.9克,生姜、葱煎汤顿化服,若产后无乳,加天花粉0.9克、归尾0.9克、川山甲(炙)0.9克、黄连0.9克,共为末,同丸入酒内顿开,不拘时服,令乳母将乳头揉千余转,其乳即来。(下乳)

摘录《采艾编翼》卷二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宁坤丸

药方名称宁坤丸

处方吉林人参12克(另研,和入)白芍30克 益母草180克 广木香15克 大熟地30克琥珀15克(另飞)制香附30克 淡黄芩15克 生地黄30克 西砂仁15克 上沉香30克紫苏叶15克 西当归30克阿胶15克(擦丸,另化)橘红30克 川牛膝12克 炒白术30克 炙甘草9克川芎30克乌药30克 白茯苓3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以阿胶化开,加炼白蜜为丸,每粒计重9克。

功能主治调经。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1丸,开水化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中药成方配本》:宁坤丸

药方名称宁坤丸

处方党参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 炙甘草4.5克 姜汁炒生地15克 姜汁炒熟地15克白芍15克 炒当归15克 炒川芎15克沉香1.5克 广木香7.5克 制香附15克 西砂仁4.5克乌药15克 炒广皮15克 川牛膝6克琥珀7.5克黄芩6克 苏叶7.5克阿胶7.5克 益母膏36克

制法上药除阿胶、益母膏外,其余共研细末,再将阿胶、益母膏烊化,加白蜜120毫升炼熟,与诸药末打和为丸,分作四十四粒,每粒约干重6克。

功能主治和气血,调月经。治妇女血虚气滞,经闭经少。

用法用量每用1丸,开水化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猜你喜欢

  • 地榆汤

    《宜明论方》卷一:地榆汤药方名称地榆汤别名地榆甘草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处方地榆120克 炙甘草90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主便血。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入砂仁末3克,煎至200

  • 独活防风汤

    《赤水玄珠》卷二十二:独活防风汤药方名称独活防风汤处方桂枝1两,独活1两,防风1两,芍药3两,甘草半两。功能主治柔痉。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煎,温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二《云岐子保命集》卷十三:独活

  • 疥疮散

    药方名称疥疮散处方白椒 樟冰硫黄槟榔生明矾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疥疮。用法用量猪油调搽。摘录《青囊秘传》

  • 蓝袍散

    药方名称蓝袍散处方铜青(水飞净)2钱,生甘草2钱,白芷1钱,硼砂2钱,楝子(去蛀,打碎,炒黑,研末)2钱。功能主治一切口疳口碎,走马胎疳,痧痘后疳,口糜口腐。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

  • 大辰砂丸

    药方名称大辰砂丸处方天麻(去苗)1两,防风(去芦头)2两,细辛(去苗叶土)半两,薄荷叶半两,川芎1两,甘草(炙)1两,吴白芷1两,朱砂1两(为末)。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

  • 金氏七宝丹

    药方名称金氏七宝丹处方蛇含石6两,代赭石6两(上以银罐盛贮,炭火内烧红,陈米醋淬,其细者自沉醋底,粗者捞起再煅再淬,以完为度,研极细末),大南星4两(姜汁煮透),白附子5钱,麝香1钱5分,朱砂5钱(为

  • 五磨饮

    药方名称五磨饮处方党参(去芦,米炒)乌药槟榔正沉香木香等分制法研末。功能主治治气瘕。用法用量每服6克,淡姜汤调下。摘录《不知医必要》卷四

  • 回生养胃丹

    药方名称回生养胃丹处方苍术(米泔水浸3日,洗净晒干,再换浸3日)4两,莲肉(酒浸1宿)4两,雄猪肚1个(壁上揉擦洗净,入苍术、莲肉在内,以线缝紧,用好酒煮烂,取入石血内捣如泥,捻作小饼,烘干加后药),

  • 十全饮

    药方名称十全饮处方熟干地黄、白茯苓、人参、桂(去粗皮.不见火)、川当归(去芦)、白芍药、川芎、白术、黄蓍(去芦)、甘草(炙),各等分。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荣卫不和,形体羸瘦,面色痿黄,脚

  • 地黄雄黄散

    药方名称地黄雄黄散别名地黄雄黄饮、地黄豆豉汤处方生地黄4两,淡豆豉4两。功能主治小儿瘟毒,痘疮不出,冬应寒反热,或被积寒暴发,热毒不得宣泄,而致温毒发斑,疮痘出不快,身斑如绵纹,心闷而咳,但呕清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