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六味地黄丸

加味六味地黄丸

医宗金鉴》卷五十五: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30克 山萸肉30克 怀山药(炒)茯苓各24克泽泻牡丹皮各15克鹿茸(炙)9克五加皮15克麝香1.5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治小儿素禀气血虚弱,先天不足,以致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头发疏薄,身坐不稳,语言迟者。

用法用量大儿每服6克,小儿4.5克,盐汤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广笔记》: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怀生地(如法制)8两,怀山药4两,白茯苓(坚白者)4两(人乳拌,晒干又拌,多多更妙),山茱萸(去核)4两,牡丹皮3两,麦门冬(去心)6两,泽泻3两(目病减半),甘菊花(苦者不用)6两,真甘枸杞(去蒂)6两,北五味(去枯者)6两,又方加白蒺藜(炒去刺)5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固精明目,久服延年。主身体虚弱,患目疾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广笔记》

《广笔记》: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半斤,天门冬4两,麦门冬4两,牛膝4两,鳖甲4两,黄柏4两,青蒿4两,五味子4两,橘红4两,枇杷叶4两,怀山药4两,山茱萸肉4两,泽泻2两,牡丹皮2两,白茯苓2两。

功能主治吐血。

摘录《广笔记》

《金鉴》卷五十五: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1两,山萸肉1两,怀山药(炒)8钱,茯苓8钱,泽泻5钱,牡丹皮5钱,鹿茸(炙)3钱,五加皮5钱,麝香5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五迟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皆肾气不足之故。

用法用量大儿每服2钱,小儿1钱5分,盐汤送下。

摘录《金鉴》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 白术当归汤

    药方名称白术当归汤处方白术2两,当归(切,焙)2两,芎藭2两,人参2两,阿胶(炙燥)2两,艾叶(焙干)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妊娠胎萎燥,胎漏,腹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以水1盏,酒半盏,加

  • 鲤鱼茯苓汤

    药方名称鲤鱼茯苓汤别名鲤鱼泽漆汤处方鲤鱼1头5斤,泽漆5两,茯苓3两,桑根白皮(切)3升,泽泻5两。功能主治肿入腹,苦满急,害饮食。石水。用法用量鲤鱼泽漆汤(《金匮翼》卷四)。注意忌酢物。摘录方出《肘

  • 姜墨丸

    药方名称姜墨丸处方干姜5两,好墨5两。制法上为末,醋浆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赤白下痢。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米饮送下,日夜6-7服。摘录《本草纲目》卷七引《肘后》

  • 凉营清气汤

    《喉够症治概要》:凉营清气汤药方名称凉营清气汤处方犀角尖(磨冲)1.5克 鲜石斛18克 黑山栀6克牡丹皮6克 鲜生地18克薄荷叶2.4克 川雅连1.5克 京赤芍6克 京元参9克 生石膏24克 生甘草2

  • 温肺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肺汤药方名称温肺汤处方白芍药六两,五味子(去梗.炒)、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陈皮(去白)、杏仁、甘草(炒),各三两;细辛(去芦.洗)二两。

  • 坎离丸

    《摄生众妙方》卷二:坎离丸药方名称坎离丸别名后坎离丸((医学入门》卷七)。处方当归(全用好酒浸洗三日,晒干,锉碎)白芍药(温水洗,锉碎,用好酒浸一日,晒干,炒赤)川芎(大者,小者不用,清水洗净,锉碎)

  • 十香返生丸

    药方名称十香返生丸处方沉香30g丁香30g檀香30g 青木香30g香附(醋炙)30g降香30g 广藿香30g乳香(醋炙)30g天麻30g僵蚕(麸炒)30g郁金30g莲子心30g瓜蒌子(蜜炙)30g 金

  • 露宿汤

    《三因》卷十二:露宿汤药方名称露宿汤别名宿露汤、露风汤处方杏仁7粒(去皮尖),若木疮1掌大,乌梅2个,草果1个,酸石榴皮半个,青皮2个,甘草2寸。制法上锉散,作1剂。功能主治风痢,纯下清血。用法用量宿

  • 椒红丸

    《圣惠》卷九十八:椒红丸药方名称椒红丸处方川椒红2两(微炒),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制法上为末,用猪肾3对,去脂膜薄切,摊于纸上,去血,然后铺一重肾,着一重药末,以尽为度,却

  • 神仙一块气

    药方名称神仙一块气处方青皮陈皮三棱(炒)香附(童便炒)莪术各30克神曲麦芽(炒)萝卜子(炒)白丑(取头末)槟榔郁金黄连各15克枳实9克百草霜皂角各7.5克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治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