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鹅肉

鹅肉

《中药大辞典》:鹅肉

药材名称鹅肉

拼音é Ròu

出处《别录》

来源为鸭科动物

原形态鹅(《尔雅》),又名:舒雁(《尔雅》),家雁(《纲目》)。

体长约60厘米。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者膨大,黄色或黑褐色。颈长。体躯宽壮,龙骨长,脚部丰满。尾短。羽毛白色或灰色。脚大有蹼,黄色或黑褐色。

生境分部饲养于河湖近旁,合群性,善游泳。嗜食青草。以华东、华南地区饲养较多。

化学成分鹅肉的一般化学组成(每100克):水分77克,蛋白质10.8克,脂肪11.2克,灰分0.9克;钙13毫克,磷3.7毫克;又含维生素(每100克):A无,有A元,B1_300γ,B2_200γ,C_2毫克。对于每100克干燥材料,胸肌含铁,铜、锰,顺次为14.6、1.18、O.26毫克;大腿nrU匝次为8.6、0.77、0.20毫克。脂肪主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三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但也含混合甘油酯,如:"棕榈酸·二油酸"、"硬脂酸·二棕榈酸"及少量的"棕榈酸·二硬脂酸"、"油酸·二棕榈酸"的甘油酯。不皂化物为胆甾醇。

性味甘,平。

①《别录》:"平。"

②《日华子本草》:"苍鹅冷,有毒;白鹅凉,无毒。"

③《饮膳正要》:"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肺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兼入肝、肺。"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治虚羸,消渴。

①《别录》:"利五脏。"

②《本草拾遗》:"主消渴,煮鹅汁钦之。"

③《日华子本草》:"白鹅:解五脏热,止渴。苍鹅:发疮脓。"

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性与葛根相似,能解铅毒。"

注意湿热内蕴者勿食。

孟诜:"多食令人易霍乱。亦发痼疾。"

各家论述①《纲目》:"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而《本草》谓其性凉利五脏,韩愗《医通》谓其疏风,岂其然哉?若夫止渴,凡发胃气者,皆能生津,岂独止渴者便曰性凉乎?参苓白术散乃治渴要药,何尝寒凉耶?"

②《本草求真》:"鹅肉,按书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凉,有言气味俱厚而毒,有言服则解热解毒,有言服则发风发疮发毒,持论不同,臆见各一。究之味甘不补,味辛不散,体润而滞,性平而凉,人服之而可以解五脏之热及于服丹之人最宜者,因其病属体实气燥,得此甘平以解之也。煮汁能止渴者,以其肉乡肥腻而壅不渴之义也。发风发疮发毒,因其病多湿热,得此湿胜气壅外发热出者意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鹅肉

药材名称鹅肉

拼音é Ròu

英文名Goose as food

别名鹅、舒雁、家雁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1.《本草拾遗》:苍鹅食虫,白鹅不食虫。主渴以白者胜。

2.《纲目》:鹅,江淮以南多畜之。有苍白二色,及大而垂胡者,并绿眼黄喙红掌,善斗,其夜鸣应更。师旷《禽经》云:脚近CUI者能步,鹅、鹜是也。又云:鹅能啖蛇及蚓,制射工,故养之能辟虫虺,或言鹅性不食生虫者,不然。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ser cygnoides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宰杀,冬季最好,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原形态家鹅,体长约60-80cm。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者膨大,黄色或黑褐色。颈长。体躯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羽毛白色或灰色。脚大有蹼,黄色或黑褐色。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水性好,善在水中生活。群性强,性很勇敢,喜斗遇人或其他动物时,常头向前下方伸,张开两翅用嘴喙击而无所顾忌。听觉灵敏,鸣声宏大,又好相应和。以青草、蔬菜、种籽、糠麸等植物 性为食。

资源分布:以华东、华南地区饲养较多。一般饲养于河湖近旁。

化学成分鹅肉的一般化学组成(每100g):水分77g,蛋白质10.8g,脂肪11.2g,灰分0.9g;钙13mg,磷3.7mg;又含维生素(每100g):A无,有A元,B1300γ,B2200γ,C2mg。对于每100g干燥材料,胸肌含铁、铜、锰,顺次为14.5、1.18、0.26mg;大腿肌顺次为8.6、0.77、0.20mg。脂肪主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三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但也含混合甘油酯,如口:棕榈酸·二油酸、硬脂酸·二棕榈酸及少量的棕榈酸·二硬脂酸、油酸·二棕榈酸的甘油酯。不皂化物为胆甾醇。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肺;肝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和胃止渴。主虚羸;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熟,食肉或汤汁。

注意湿热内蕴者禁食。

各家论述1.《纲目》: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而《本草》谓其性凉利五脏,韩《医通》谓其疏风,岂其然哉?若夫止渴,凡发胃气者,皆能生津,岂独止渴者便曰性凉乎?参苓白术散乃治渴要药,何尝寒凉耶?2.《本草求真》:鹅肉,按书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凉,有言气味俱厚而毒,有言服则解热解毒,有言服则发风发疮发毒,持论不同,臆见各一。究之味甘不补,味辛不散,体润而滞,性平而凉,入服之而可以解五脏之热及于服丹之人最宜者,因其病属体实气燥,得此甘平以解之也。煮汁能止渴者,以其肉多肥腻而壅不渴之义也。发风发疮发毒,因其病多湿热,得此湿胜气壅外发热出者意也。

3.《别录》:利五脏。

4.《本草拾遣》:主消渴,煮鹅汁饮之。

5.《日华子本草》:白鹅: 解五脏热,止渴。苍鹅: 发疮脓。

6.《随息居饮食谱》: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性与葛根相似,能解铅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羊齿天冬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齿天冬药材名称羊齿天冬拼音Yánɡ Chǐ Tiān Dōnɡ别名月牙一支蒿、千锤打、广麦冬、小天冬、土百部、九重根来源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 刺海松

    药材名称刺海松拼音Cì Hǎi Sōnɡ别名刺松藻来源藻类绿藻门刺海松Codium fragile (Sur.)Hariot,以叶状体入药。性味甘、咸,寒。功能主治驱蛔虫。用法用量水煎服。摘

  • 菠菜子

    《中药大辞典》:菠菜子药材名称菠菜子拼音Bō Cài Zǐ别名刺蒺藜(《滇南本草》)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藜科植物菠菜的果实。化学成分含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性味性微温,味微辛甜。归经入脾、

  • 叶天天花

    药材名称叶天天花别名期里[傣语]、广叶里[懓尼]来源茜草科叶天天花Mussaenda hossei Crai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法用量3~5钱,水

  • 女贞根

    《中药大辞典》:女贞根药材名称女贞根拼音Nǚ Zhēn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根,9~10月采挖。性味《重庆草药》:"苦,平,无毒。"功能主治《重庆草药》:&q

  • 桃奴

    药材名称桃奴拼音Táo Nú别名瘪桃干、阴桃子、气桃子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自落的幼果。夏初拣落地的幼果,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

  • 大茶根

    药材名称大茶根拼音Dà Chá Gēn别名大洋藤、玉叶金花(《广西药植名录》),胶鸟藤(《中国经济植物志》),火烧藤(广西医学院《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 白刺

    药材名称白刺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

  • 绒白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绒白乳菇药材名称绒白乳菇别名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陕西、安徽

  • 鹿耳韭

    药材名称鹿耳韭别名天韭、玉簪叶韭、天蒜来源百合科鹿耳韭Allium funckiaefolium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湖北、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散瘀镇痛,祛风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