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鸡子壳

鸡子壳

《中药大辞典》:鸡子壳

药材名称鸡子壳

拼音Jī Zǐ Ké

别名鸡卵壳(《医学入门》),混沌池、凤凰蜕(《纲目》),混沌皮(《医林纂要》),鸡子蜕(《中国医学大辞典》)。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蛋壳

化学成分含碳酸钙91.96~95.76%,有机物3.55~6.45%,碳酸镁、磷酸钙及胶质等。壳的色素有卟啉。

功能主治治停饮脘痛,反胃,小儿佝偻病,各种出血,眼生翳膜,头身疮疖,聘耳流脓。

①《日华子本草》:"研摩障翳。"

②《本草备要》:"研细,麻油调,搽痘毒。"

③《本草再新》:"能消疽瘤,解毒,治气,下胎。"

④《随息居饮食谱》:"治小便不通,暨饮停脘痛。外治痘疮入目,白秃,聤耳,下疳,囊痈。"

⑤《现代实用中药》:"焙燥研细末,开水服,治粘膜性胃炎,胃痛及佝偻病,肺结核,骨结核等。"

用法用量内服:研细为散,0.5~2钱。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油调敷。

复方①治反胃:抱出鸡卵壳为末,酒调服二钱。(《纲目》)

②治小便不通:鸡子壳、海蛤、滑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日三。(《圣惠方》)

③治眼卒生翳膜:鸡子壳(抱子者,去膜,取白壳皮研)一分,贝齿三枚(烧灰)。上药同研令细,入瓷盒中盛,每取少许,日三、五度点之。(《圣惠方》鸡子壳散)

④治小儿头身诸疮:烧鸡卵壳,研,和猪脂敷之。(《子母秘录》)

⑤治耳疳出脓:抱出鸡卵壳,炒黄为末,油调灌之。(《杏林摘要》)

⑥治下疳:抱过鸡子壳(煅存性)、黄连轻粉各等分。乳细,香油调搽,止痛结靥。(《疡医大全》)

⑦治头上软疖:抱出鸡卵壳,烧存性,研末,入轻粉少许,清油调敷。(《世医得效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小儿营养不良、佝偻病、手足搐搦症

共观察205例(营养不良56例,佝偻病139例,手足搐搦症10例),除9例伴有慢性消化不良外,均痊愈或基本痊愈。痊愈或好转时间最短20天,最长3个月;手足搐搦症服药3天后即停止抽风,但仍须继续服药,直至身体健壮为止。用法:将蛋壳洗净烤干,研粉过筛(愈细愈好)备用。6个月至,1岁每次0.5克,1~2岁每次1克,每日2次。如加服胃蛋白酶、咦酶、淀粉酶等助消化药,佝偻病骨胳畸形明显者加用浓维生素AD滴剂或维生素D2等,则更可提高疗效。

②治疗各种出血

对外伤出血,可将鸡蛋壳洗净捣碎,研成极细粉末,高压消毒,烘干后局部外用。用时先清洗创口,涂红汞液,而后撒布适量蛋壳粉,外用消毒纱布包扎。治疗600余例,无1例化脓。对于咳血、吐血、衄血、便血等,用鸡蛋壳粉6克配合适量食盐及维生素C,一日3次分服,连服2~7日。鼻衄患者可同时用棉球蘸药粉塞鼻。

此外,用鸡蛋壳粉内服,每次2克,每日3次,还可治疗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胃酸过多、口臭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鸡子壳

药材名称鸡子壳

拼音Jī Zǐ Ké

英文名Eggshell

别名鸡卵壳、混沌池、凤凰蜕、混沌皮、鸡子蜕、鸡蛋壳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的硬外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采收和储藏:食用鸡蛋时收集蛋壳,洗净,烘干。

原形态家鸡,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家鸡因饲养杂交的关系,口种繁多,形体大小及毛色不一。食物主要为植物的种子、果实及昆虫等。雄鸡善啼。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坚硬薄片,大小不等,外表面微红色或类白色,内表面纯白色。质坚而脆。气微腥,味微甘。

化学成分含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91.96-95.76%,有机物3.55-6.45%,碳酸镁(magnesium carbonate)、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及胶质等。壳的色素有卟啉(porphyrin)。

药理作用鸡蛋壳及蛋皮用10%醋酸浸泡烘干,使不溶性碳酸钙转化为可溶性醋酸钙,加入AOAC配方的纯合成饲料中喂养雄性大鼠,28天后检查表明加醋蛋皮组动物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离与碳酸钙和奶粉组无明显差异从动物钠代谢和股骨钙存留率看,除低钙组外,其他各组也无显着差异因此,醋蛋皮中的活性钙在动物体内的吸收率为全脂奶粉碳酸钙一致,能够维持动物血清Ca,Ca/P及碱性磷酶在正常范围内。总之,以醋蛋蛋壳作为活性钙的来源,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良好,能有效地补充钙质,并且对降低血压也是有益的。

性味味淡;性平

归经胃;肾经

功能主治收敛;制酸;壮骨;止血;明目。主胃脘痛;反胃;吐酸;小儿佝偻病;各种出血;目生翳膜;疳疮痘毒

用法用量内服:焙研1-9g。外用:适量,煅研,撒敷;或油调敷。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研摩障翳。

2.《本草备要》:研细,麻油调,搽痘毒。

3.《本草再新》:能消疽瘤,解毒,治气,下胎。

4.《随息居次食谱》:治小便不通,暨饮停脘痛。外治痘疮入目,白秃,耵耳,下疳,囊痈。5.《现代实用中药》:焙燥研细末,开水服,治粘膜性胃炎,胃痛及佝偻病,肺结核,骨结核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喜马拉雅米口袋

    《中药大辞典》:喜马拉雅米口袋药材名称喜马拉雅米口袋拼音Xǐ Mǎ Lā Yǎ Mǐ Kǒu Dɑi别名杰巴区土(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的带根全草。7~8月采收。原形态

  • 小酒瓶花

    药材名称小酒瓶花别名红素馨、红花茉莉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红茉莉Jasminum beesianum Forr. Et Diels,以全株入药。秋季采集,切细晒干。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通经活络,

  • 钩苞大丁草

    药材名称钩苞大丁草拼音Gōu Bāo Dà Dīnɡ Cǎo别名白叶不翻、小一支蒿、钩毛大丁草来源菊科钩苞大丁草Gerbera delavay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

  • 茅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茅莓药材名称茅莓拼音Máo Méi别名蛇泡簕、三月泡、红梅消、虎波草、薅秧藨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茅莓Rubus parvifolius.,以根或茎、叶入药。秋

  • 芒萁骨根

    《中药大辞典》:芒萁骨根药材名称芒萁骨根拼音Mánɡ Qí Gǔ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里白科植物芒萁的根茎。性味《福建民间草药》:"甘,平。"功能主

  • 通光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通光散药材名称通光散拼音Tōnɡ Guānɡ Sàn别名乌骨藤、大苦藤、通关散、黄木香、下奶藤来源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 (R

  • 五裂槭

    药材名称五裂槭拼音Wǔ Liè Qì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五裂槭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 oliveranum Pax[A.campbellii subsp.oliverianum(P

  • 栲栗

    药材名称栲栗拼音Kǎo Lì别名锥栗、米锥栗、勒翠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剥去果壳,

  • 阴阳枫

    药材名称阴阳枫拼音Yīn Yánɡ Fēnɡ别名鸡爪枫、枫荷桂、鸭公头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锈毛掌叶树的根或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araliopsis ferruginea (Li)Hoo

  • 绿花耧斗菜

    药材名称绿花耧斗菜别名血见愁[内蒙古]来源毛茛科绿花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 P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山西、河北、内蒙古。性味微苦、辛,凉。功能主治调经止血,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