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铺地罗伞

铺地罗伞

药材名称铺地罗伞

拼音Pū Dì Luó Sǎn

别名贴地空、嗽痨草、落地金牛、毛虫药、毛虫药公、老虎舌、毛脚皮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莲座紫金牛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primu1aefolia Gardn.et Champ.(Tinus primulifolia0.Kuntze;Bladhia primulifolia Masa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矮小灌木或近草本。茎短或几无,常被锈色长柔毛。叶互生或呈莲座状;叶柄长5-10mm,密被长柔毛;叶片坚纸质或几膜质,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6-12cm,宽3-5cm,先端钝或突然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疏浅圆齿,具边缘腺点,两面有时紫红色,被卷曲的锈色长柔毛,具长缘毛;侧脉约6对,明显,离边缘甚远则叉开,不连成边缘脉。聚伞花序或亚伞形花序,单1,从莲座叶腋中抽出;花梗长6-8mm,均被密锈色长柔毛;萼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与花瓣近等长,具腺点和缘毛,外面被锈色长柔毛;花长4-6mm,花瓣粉红色,广卵形,具腺点;雄蕊较花瓣略短,花药披针形,背部具疏腺点;雌蕊较花瓣略短,子房球形,被疏微柔毛。果球形,直径4-6mm,略肉质,鲜红色,具疏腺点,被柔毛或几无毛。花期6-7月.果期11-12月,有时延至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山坡密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基生,呈莲座状。有时切成片段。完整叶片长圆状倒卵形,表面有铁锈色长柔毛,边缘有波状圆齿,具腺点,膜质。有时莲座叶中央可见伞形花序,气弱,味淡,略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细胞3-9列。皮层宽广,散有分泌腔;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中央髓部亦散有分泌腔。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与方晶。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栅栏细胞1列,与海绵组织区别不甚明显。中脉上方较平坦,下方突出。维管束多达10余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排列呈半圆形。薄壁组织散有分泌腔。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性味微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止血;解毒消痈。主风湿关节痛;咳血;吐血;肠风下血;闭经;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乳痈;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黄麻根

    药材名称山黄麻根拼音Shān Huánɡ M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山黄麻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ema oricntalis (L.)B1.[Celtis ori-entali

  • 簝叶竹根

    《中药大辞典》:簝叶竹根药材名称簝叶竹根拼音Liáo Yè Zhú Gēn别名簝叶根(《分类草药性》)。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金佛山赤竹的根。原形态金佛山赤竹,

  • 蓟罂粟

    药材名称蓟罂粟拼音Jì Yīnɡ Sù英文名Mexican Pricklepoppy别名老鼠竻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蓟罂粟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gemon

  • 五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叶藤药材名称五叶藤别名五爪金龙、五爪龙、五叶茄、五叶薯、五齿苓来源旋花科五叶藤Ipomoea cairica (L.) Sweet [I. palmata Forsk.],以叶、

  • 五爪金龙花

    《中药大辞典》:五爪金龙花药材名称五爪金龙花拼音Wǔ Zhǎo Jīn Lónɡ Huā出处《泉州本草》来源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的花蕾,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五爪龙

  • 皂荚根皮

    药材名称皂荚根皮拼音Zào Jiá Gēn Pí别名木乳(《普济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根皮,秋、冬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皂荚"条。

  • 凤眼果

    《中药大辞典》:凤眼果药材名称凤眼果拼音Fènɡ Yǎn Guǒ别名频婆果(《岭外代答》),九层皮(《君子堂日询手镜》),罗晃子(《纲目》),潘安果(《生草药性备要》),七姐果、富贵子(《广

  • 牛舌癀

    药材名称牛舌癀拼音Niú Shé Huánɡ别名野枇杷、毛紫珠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批粑叶紫珠的根或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licarpa kochlana Makino [C.lou

  • 马蓼

    药材名称马蓼拼音Mǎ Liǎo别名大蓼、墨记草、春蓼出处本品始载于《本经》中品"蓼实"条下,《本草经集注》云:"马蓼,生下湿地。茎斑,叶大有黑点。亦有两三种......"《蜀本草》:"《图经》云:蓼类

  • 三七草

    药材名称三七草拼音Sān Qī Cǎo别名土三七(《秘方集验》),见肿消、乳香草、奶草(《纲目拾遗》),泽兰、叶下红(《辰溪县志》),散血草、和血丹(《简易草药》),天青地红(《植物名实图考》),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