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金线鱼

金线鱼

《中药大辞典》:金线鱼

药材名称金线鱼

拼音Jīn Xiàn Yú

别名洞鱼、波罗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鲈鲤

原形态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呈弧形。体长约10余厘米。头的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吻长较眼后头长为短。口端位,下颌稍向前突出,口裂倾斜,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前、后对长约相等或后对稍长,向后可伸至前鳃盖骨边缘。眼位于头侧正中。下咽齿3行,细长,末端稍呈钩状。侧线完全,侧线鳞73~79,在腹部一段,微弯向腹方,入后延至尾鳍基的中轴,鳞细小,但沿侧线者较大。背鳍Ⅲ7,有硬刺,后缘且有锯齿,其起点距尾基较距吻端为近。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Ⅲ5,起点位于背鳍条末端之下。全身呈淡黄色,背部略带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黑色斑点,各鳍均为金黄色。

多生活于静水湖泊中,平时栖息于湖泊出口、水较深处。主要以小鱼为食,产卵期初夏。

生境分部分布云南东部的昆明湖、阳宗海等湖泊中。

性味滇南本草》:"味甘。"

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滋阴调元,暖肾添精。"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线鱼

药材名称金线鱼

拼音Jīn Xiàn Yú

英文名all-grass of Longhairy Antenoron, all-grass of Shorthairy Antenoron

别名洞鱼、波罗鱼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金线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ocyclocheilus granami grahami(Regan)

原形态金线鱼,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呈弧形,头的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吻长较眼后头长为短。口端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唇薄而下唇厚。胡2对。眼位于头侧正中下,咽具3行,细长,末端稍呈钩状。侧线完全。鳞细小,沿侧线比较大。侧线鳞64(24-22)/(9-10)69。背鳍3,7,具有硬刺,且后缘有锯齿,其起点距尾基较距吻端为近。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3,5,起点位于背鳍条末端之下。全身呈淡黄色,背部略呈现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黑斑点,各鳍均为金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湖泊较深的出口处。食物以小虾为主,同时摄食部分小鱼。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部的各湖泊之中,尤为昆明湖、阳宗海为多。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滋阴调元;益肾填精。主虚劳赢弱;肾虚滑精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50g。

各家论述滇南本草》:滋阴调元,暖肾添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花夹竹桃叶

    药材名称黄花夹竹桃叶拼音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Yè出处《广西药植图志》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的叶片。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 阔叶箬竹

    药材名称阔叶箬竹别名寮竹、箬竹来源禾本科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 (Keng) McClure,以叶、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中、陕西。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

  • 多齿蹄盖蕨

    药材名称多齿蹄盖蕨拼音Duō Chǐ Tí Gài Jué英文名Many Toothed Lady Fern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多齿蹄盖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西南鹅掌柴

    药材名称西南鹅掌柴别名龙爪树、七叶加、鸭脚木、七叶莲来源五加科西南鹅掌柴Schefflera Khasiana (C. B. Clarke) Vig.,以叶、茎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甘、苦,温。

  • 茅香花

    药材名称茅香花拼音Máo Xiānɡ Huā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茅香的花序。夏季采集。原形态茅香(《本草拾遗》),又名:香麻(《本草图经》),香茅(《纲目》),香草。多年生草本。

  • 雪山林

    《中药大辞典》:雪山林药材名称雪山林拼音Xuě Shān Lín别名捆仙绳(《陕西植药调查)),黄秧连(《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长青草(《甘肃卫生通讯》(4)1972)。出处《陕西中草药》来

  • 野辣蓼

    药材名称野辣蓼拼音Yě Là Liǎo别名小红人、野辣子蓼来源蓼科野辣蓼Polygonum chinense L. var. hispidum Hook. f.,以块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

  • 虎头兰

    药材名称虎头兰拼音Hǔ Tóu Lán别名树茭瓜、树蕉瓜、折鹤兰、野芭蕉、牛屎别草、大甩头、黄壳鱼子兰出处虎头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曰:“虎头兰硕大,多红丝,心尤斑烂,有色无香,能耐霜雪。”并附图。

  • 桐油

    《中药大辞典》:桐油药材名称桐油拼音Tónɡ Yóu别名桐子油(《纲目》)。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所榨出的油。化学成分从油桐子热压所得的桐油,是一种干性油(碘

  • 灰藋

    《中药大辞典》:灰藋药材名称灰藋拼音Huī Diào别名金锁天(《雷公炮炙论》),灰藜、水落藜(《救荒本草》),灰条(《野菜谱》),灰涤菜(《纲目》),灰蒴、灰苋(《医林纂要》),灰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