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辣蓼草

辣蓼草

《中药大辞典》:辣蓼草

药材名称辣蓼草

拼音Là Liǎo Cǎo

出处《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柳叶全草

原形态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

一年生草本,高0.5~2.5米。茎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数紫红色小斑点,被绵毛,节稍膨大。叶互生,有短柄或近乎无柄;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深绿色,被疏绒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托鞘膜质,筒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6厘米;花小,绿白色或粉红色,密生;花被4~5裂,有脉,无腺点;雄蕊通常6枚;子房卵圆形,花柱2歧。瘦果卵圆形,扁平,两侧面中部微凹,褐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初夏。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分布南北各地。

药理作用辣蓼(品种未鉴定)煎剂20~60%对各种痢疾杆菌于试管内均有抑制作用。新鲜或干燥辣蓼全草的流浸膏或煎剂涂于皮肤,能预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治肿疡,痢疾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复方治痢疾:辣蓼一把。晒干,浓煎温服。(性味以下出《江苏药材志》)

备注同属植物辣蓼水蓼、假长尾蓼和本品的全草,在不同地区均作辣蓼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辣蓼草

药材名称辣蓼草

拼音Là Liǎo Cǎo

别名辣蓼酸模叶蓼、旱苗蓼、苦蓼大马蓼、白辣蓼

出处出自《江苏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var.Sali-cidolium Sibth.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晾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0.5-2.5m。茎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数紫色斑点,被绵毛,节稍膨大。叶互生;有短柄或几无柄;托叶鞘膜质;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深绿色,被疏绒毛,下面被灰白色绵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绿白色或粉红色,密生;花被4-5裂,有脉,无腺点;雄蕊通常6枚;花柱2。瘦果卵圆形,扁平,两侧面中部微凹,褐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初夏,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茎直径约至6mm;表面有紫红色斑点。叶上面中央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无毛或被稀白色绵毛,下面密被白色绵毛,有腺点;托叶鞘无缘毛。圆锥花序,花密生;花被4裂,有腺点。气微,辛、辣。

以叶多、带花、味辛辣浓烈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①上表皮多列性非腺毛较多,长80-273μm;单细胞非腺毛较少,长约至1120μm,直径约7μm,基部常有一短细胞并生;腺毛较多,头部类圆形或椭圆形,4-15个细胞,直径27-36μm。②下表皮单细胞非腺毛众多,腺毛偶见。③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辣蓼(品种未鉴定)煎剂20-60%对各种痢疾杆菌于试管内均有抑制作用。

2.外用 新鲜或干燥辣蓼全草的流浸膏或煎剂涂于皮肤,能预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解毒;健脾;化湿;活血;截疟。主疮疡肿痛;暑湿腹泻;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跌打伤疼;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

复方治痢疾:辣蓼一把。晒干,浓煎温服。(性味以下出《江苏药材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月见草油

    药材名称月见草油拼音Yuè Jiàn Cǎo 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月见草、黄花月见草等种子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mnothera glaziouiana Mich采收和储藏:

  • 紫苏苞

    《中药大辞典》:紫苏苞药材名称紫苏苞拼音Zǐ Sū Bāo出处《本草逢原》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宿萼。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功能主治治血虚感冒。用法用量内服:煎

  • 蓝花石参

    药材名称蓝花石参拼音Lán Huā Shí Cān别名岩蓝花、小石参、鸡肉参、着色风铃草、土桔梗[四川]来源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

  • 芒种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芒种花药材名称芒种花拼音Mánɡ Zhònɡ Huā别名剪耳花、山黄花、过路黄、栽秧花来源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 Thun

  • 凤尾茶

    《中药大辞典》:凤尾茶药材名称凤尾茶拼音Fènɡ Wěi Chá别名野山茶、小山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云松茶、小香茶、小松毛茶、锈山茶、牙刷草(《云南中草药》)。出处《昆明民

  • 旋覆花

    《中国药典》:旋覆花药材名称旋覆花拼音Xuán Fù Huā英文名FLOS INULAE别名金沸草[全草]、六月菊、鼓子花、滴滴金、小黄花子、金钱花、驴儿菜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

  • 凤尾蕉花

    药材名称凤尾蕉花拼音Fènɡ Wěi Jiāo Huā别名铁树花、梭罗花(《四川中药志》)。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花。夏季采收。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温

  • 三钻七

    药材名称三钻七拼音Sān Zuàn Qī别名三钻风、甘姜、香丽木、山胡椒来源樟科钓樟属植物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 Blume,以树皮入药。四季可采,多用鲜品或晒干用。性

  • 喜马拉雅米口袋

    《中药大辞典》:喜马拉雅米口袋药材名称喜马拉雅米口袋拼音Xǐ Mǎ Lā Yǎ Mǐ Kǒu Dɑi别名杰巴区土(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的带根全草。7~8月采收。原形态

  • 榆耳

    药材名称榆耳拼音Yú ěr别名榆檽、榆磨、射脉菌出处1.《新修本草》云:“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榆、柳、桑耳;上为五耳。”2.《纲目》曰:“榆耳,八月采之。”3.又引《淮南万毕术》云:“八月榆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