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苦瓜花

苦瓜花

《中药大辞典》:苦瓜花

药材名称苦瓜花

拼音Kǔ Guā Huā

出处《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葫芦科植物苦瓜

性味《闽南民间草药》:"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①《闽南民间草药》:"止痢疾。"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胃气疼。"

复方治急性痢疾:取鲜苦瓜花十二个,捣烂取汁。和蜜适量;赤痢加入红曲一钱,白痢加入六一散三钱,开水冲服。(《闽南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瓜花

药材名称苦瓜花

拼音Kǔ Guā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Balsampear

出处出自《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mordica charanti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时采收,鲜用或烘干。

原形态苦瓜,一年生攀援草本,多分枝,有细柔毛,卷须不分枝。叶大,肾状圆形,长宽各约5-12cm,通常5-7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基部收缩,边缘具波状齿,两面近于光滑或有毛;叶柄长3-6cm。花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有柄,长5-15cm,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肾状圆心形,宽5-15mm,全缘;萼钟形,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长4-6mm;花冠黄色,5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长1.5-2cm,先端钝圆或微凹;雄蕊3,贴生于萼筒喉部。雌花单生,有柄,长5-10cm,基部有苞片;子房纺锤形,具刺瘤,先端有喙,花柱细长,柱头3枚,胚珠多数。果实长椭圆形,卵形或两端均狭窄,长8-30cm,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自顶端3瓣开裂。种子椭圆形,扁平,长10-15mm,两端均具角状齿,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止痢;和胃。主痢疾;胃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焙焦研末入散。

各家论述1.《闽南民间草药》:止痢疾。

2.江西《草药手册》:治胃气疼。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牛戳口

    药材名称牛戳口拼音Niú Chuō Kǒu别名老牛锉、千针草、大蓟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野蓟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 maackii Maxim. [C. japonicum DC

  • 白千层皮

    药材名称白千层皮拼音Bái Qiān Cénɡ Pí别名千层皮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leuca leucadendro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洗净,

  • 狗乳汁

    《中药大辞典》:狗乳汁药材名称狗乳汁拼音Gǒu Rǔ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乳汁。化学成分含水分69.50%,蛋白质15.54%,脂肪10.45%,糖3.19%,盐类0.73%。盐类

  • 地贵草根

    药材名称地贵草根拼音Dì Guì Cǎo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滇桂蛇根草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滇桂蛇根草,又名:地贵草。亚灌木,高约50厘米。上部分枝,枝对生

  • 小黑菇

    药材名称小黑菇别名密褶黑红菇、密褶黑菇、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小黑菇Russula densifolia (Secr.) Gill,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河北、江

  • 黄山药

    药材名称黄山药别名黄姜、姜黄草、知母山药、小哨姜黄、老虎姜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山药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性味甘、微辛

  • 凉伞盖珍珠

    药材名称凉伞盖珍珠拼音Liánɡ Sǎn Gài Zhēn Zhū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大罗伞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hanceana Me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

  • 臭节草根

    《中药大辞典》:臭节草根药材名称臭节草根拼音Chòu Jié Cǎo Gēn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臭节草的根功能主治捣浆,洗肿毒。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臭节

  • 龙须菜

    药材名称龙须菜拼音Lónɡ Xū Cài别名海菜(《漳浦县志》),线菜(《闽志》)。出处《纲目》来源为江蓠科植物江蓠的藻体。原形态江蓠(《纲目》)藻体直立,丛生,高10~50厘米,

  • 画眉草

    《中药大辞典》:画眉草药材名称画眉草拼音Huà Méi Cǎo别名榧子草(《植物名实图考》),星星草(《植物名汇》),蚊子草(《种子植物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禾本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