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良藤

良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良藤

药材名称良藤

别名滚天龙、山豆根

来源防己轮环藤属植物轮环藤Cyclea racemosa Oliv.,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理气,止痛。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中暑腹痛,胃痛。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干粉0.5~1钱,开水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良藤

药材名称良藤

拼音Liánɡ Ténɡ

别名隔山消金线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四川轮环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lea sutchuenensis Gagnep.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段,晒干,或用鲜品。

原形态四川轮环藤草质藤本,有时老茎稍变木质,除苞片外全株无毛。茎纤细而长,具纵条纹。叶柄在叶片近基部盾状着生;叶薄革质或纸质,披针形或长卵形,长5-15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全缘,干时变褐色,掌状脉3-5条。花序腋生,总状花序式,有时为穗状花序式,长可达20cm;雄花序较纤弱;雄花萼片4,仅基部合生,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2.5mm;花瓣4,分离或合生,聚药雄蕊有4个花药;雌花萼片2,花瓣2,微小,贴生于萼片基部。核果红色,内果皮长约7mm,背部两侧各有3行小疣状雕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灌丛或林缘,稀生于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尿通淋。主外感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泻痢;牙痛;跌打伤痛;小便淋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桦皮

    药材名称白桦皮拼音Bái Huà Pí别名刻因托斯(维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桦木科植物疣枝桦的树皮。采伐树木时剥皮,晒干,生用或炒炭用。原形态疣枝桦,又名:疣

  • 柞木皮

    《中药大辞典》:柞木皮药材名称柞木皮拼音Zhà Mù Pí别名孤奴、纳葛窊(《霉疠新书》)。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树皮。原形态柞木(《本草拾遗》),又名

  • 榔榆茎

    药材名称榔榆茎拼音Lánɡ Yú Jīnɡ别名鸡筹仔茎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arvifolia Jacp.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原形态落叶乔

  • 小团叶根

    药材名称小团叶根拼音Xiǎo Tuán Yè Gēn别名猴子烟袋花、小团叶、羊角藤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大叶银背藤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gyreia wallichii Choisy [C

  • 老鼠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老鼠瓜药材名称老鼠瓜拼音Láo Shǔ Guā别名野西瓜、勾刺槌果藤、抗旱草来源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山柑Capparis spinosa L.,以果皮、花芽、果、叶入药。秋

  • 大树甘草

    药材名称大树甘草拼音Dà Shù Gān Cǎo别名当娜、树甘草、白头将军、木辣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裂果金花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zomrssaenda dehisces (Cr

  • 石风车子叶

    药材名称石风车子叶拼音Shí Fēnɡ Chē Zi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石风车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bretum wallichii DC.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原

  • 白粱米

    《中药大辞典》:白粱米药材名称白粱米拼音Bái Liánɡ Mǐ出处《别录》来源为植物白粱的种仁。原形态粱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粟米"条。性味《别录

  • 马瓞儿

    药材名称马瓞儿拼音Mǎ Dié ér别名老鼠担冬瓜(《生草药性备要》),野苦瓜、扣子草(《植物名实图考》),老鼠拉冬瓜、老鼠拉金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救荒本草》来

  • 峨眉香科

    药材名称峨眉香科拼音é Méi Xiānɡ Kē别名峨眉石蚕、野烟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omeiense Sun ex S.Chow采收和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