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老牛揣

老牛揣

《全国中草药汇编》:老牛揣

药材名称老牛揣

别名细叶马蔺、安胎灵、桑牛牛扑

来源鸢尾老牛揣Iris tenuifolia Pall.,以种子入药。

生境分部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安胎养血。主治胎动血崩。种子功同马蔺子。

用法用量每日1~2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老牛揣

药材名称老牛揣

拼音Lǎo Niú Chuāi

别名安胎灵

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细叶鸢尾的根茎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tenuifolia Pall.

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将种子剥出,除去果壳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细叶鸢尾多年生密丛草本,高10-35cm。植株基部存留有红褐色或黄棕色折断的老叶叶鞘。根茎块状,短而硬,黑褐色。根坚硬,细长,分枝少。叶基生;叶片细条状至丝状,坚韧,长20-70cm,宽1.5-2cm;无明显的中脉。花茎长10-20cm,具鞘状退化叶;苞片4枚,披针形,长5-10cm,内有花2-3朵;花便细,长3-4mm;花蓝紫色,直径约7cm,花被裂片6,长4.5-5.5cm,花被管细长;雄蓝3;子房下位,花柱3分枝,花瓣状,先端2裂;子房细圆柱形,长0.7-1.2cm,直径约2mm。蒴果卵圆状,长3.5-4.5cm,直径1.2-1.8cm;种子深棕褐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沙丘、沙砾、草原或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止血。主咽喉肿痛;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吐血;衄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茅香

    药材名称小茅香拼音Xiǎo Máo Xiānɡ别名山白芷、土白芷(《生草药性备要》),黑骨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寻骨风、铁杆香(《四川中药志》),白牛胆根(《泉州本草》)。出处《分类草

  • 竹头草

    药材名称竹头草拼音Zhú Tóu Cǎo英文名herb of Palmgrass别名芩草、箬叶莩、棕茅、棕叶草、涩船草、皱茅出处始载于《李衍竹谱、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竹头草的全草

  • 野大豆藤

    《中药大辞典》:野大豆藤药材名称野大豆藤拼音Yě Dà Dòu Ténɡ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豆科植物崂豆的茎、叶及根。秋季采收。原形态捞豆(《救荒本草》),又名

  • 竹鸡

    《中药大辞典》:竹鸡药材名称竹鸡拼音Zhú Jī别名山菌子(《本草拾遗》),鸡头鹘(《东坡诗集》),泥滑滑(《纲目》),竹鹧鸪(《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

  • 羌活

    《中国药典》:羌活药材名称羌活拼音Qiānɡ Huó英文名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别名蚕羌、竹节羌、大头羌、狗引子花、曲药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

  • 香加皮

    《中国药典》:香加皮药材名称香加皮拼音Xiānɡ Jiā Pí英文名CORTEX PERIPLOCAE别名北五加皮、羊奶藤、羊桃梢、羊奶子、杠柳皮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 人参子

    《中药大辞典》:人参子药材名称人参子拼音Rén Shēn Zǐ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果实。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发痘行浆。"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榔榆叶

    药材名称榔榆叶拼音Lánɡ Yú Yè别名鸡筹仔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arvifolia Jacp.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原形态落叶乔木,

  • 毛大丁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大丁草药材名称毛大丁草拼音Máo Dà Dīnɡ Cǎo别名兔耳风[云南]、小一枝箭、一枝香[福建]、白眉、一柱香、扑地香、白花一枝香、头顶一枝香、磨地香来源

  • 犀角

    《全国中草药汇编》:犀角药材名称犀角拼音Xī Jiǎo别名犀牛角来源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 s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