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胡豆七

红胡豆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胡豆七

药材名称红胡豆七

别名打不死、红三七石风丹

来源景天景天属植物齿叶景天Sedum odontophyllum Ford.,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酸,凉。

功能主治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咳嗽吐血,腰痛;外用治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胡豆七

药材名称红胡豆七

拼音Hónɡ Hú Dòu Qī

别名打不死、大打不死、大红袍、天黄七。

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齿叶景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odontophyllum Frod.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齿叶景天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须根长。不育枝斜升,长5-10cm,花茎高10-30cm。不育枝上的叶对生或3叶轮生,常聚生枝顶;花茎上的叶互生或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2-5cm,宽1.2-2.8cm,先端稍急尖或钝,边缘有疏而不规则的牙齿,基部急狭。聚伞状花序,分枝蝎尾状;花无梗;萼片5-6,三角状线形,长2-2.5mm;花瓣5-6,黄色,披针状长圆形或几为卵形,长5-7mm,宽1.7-2mm,先端有长的短尖头;鳞片5-6,近四方形;心皮5-6,近直立,卵状长圆形,长3-4mm,基部0.5-0.7mm合生,腹面稍呈浅囊状。蓇葖果,横展,长5mm。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山坡阴湿处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及四川等地。

性味甘;微辛;涩;凉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清热解毒。主血滞经闭;痛经;崩漏;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肺痨咳血;咯血;便血;金创出血;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留师蜜

    《中药大辞典》:留师蜜药材名称留师蜜拼音Liú Shī Mì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蜜蜂科昆虫竹蜂所酿的蜜。性味①《本草拾遗》:"味甘,寒。"②《纲目》:&quo

  • 刺栗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栗子药材名称刺栗子拼音Cì Lì Zi别名细梗蔷薇来源蔷薇科刺栗子Rosa graciliflora Rehd. et Wils.,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陕西。

  • 黑根药

    药材名称黑根药拼音Hēi Gēn Yào别名威灵仙、草威灵、黑头晕、千里光紫菀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狗舌紫菀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senecioides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

  • 凤冠草

    《中药大辞典》:凤冠草药材名称凤冠草拼音Fènɡ Guàn Cǎo别名凤凰草(《生草药性备要》),凤尾草(《岭南采药录》),三叉草(《广州植物志》),小凤尾、翠云草(《岭南草药志》

  • 蛤仔壳

    药材名称蛤仔壳拼音Há Zǎi Ké出处《东北动物药》来源为帘蛤科动物蛤仔的贝壳。原形态蛤仔,又名:蚬子。贝壳卵圆形,坚厚,膨胀。壳顶稍凸出,稍向前方弯曲,位于背缘的靠前方。小月面

  • 倒挂牛

    《中药大辞典》:倒挂牛药材名称倒挂牛拼音Dào Guà Niú别名大牛昴、朝天子、牛王刺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多毛叶云实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原形态落叶攀援灌

  • 金橘叶

    《中药大辞典》:金橘叶药材名称金橘叶拼音Jīn Jú Yè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芸香料植物金橘及金弹的叶。春季采收,除去细梗,晒干。性状干燥叶多数呈筒状,有光泽,两面均绿色,日久渐

  • 小石蝴蝶

    药材名称小石蝴蝶拼音Xiǎo Shí Hú Dié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小石蝴蝶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trocosmea minor Hems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 斩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斩龙草药材名称斩龙草拼音Zhǎn Lónɡ Cǎo别名大蓬蒿、额河千里光来源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羽叶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rucz.,以全草入药。夏秋

  • 鱼肝油

    药材名称鱼肝油拼音Yú Gān Yóu来源鲨目真鲨科真鲨Carcharinus spp.;双髻鲨科双髻鲨Sphyrna mallcus Schaw,从其肝脏中提取得到的一种脂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