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红石耳

红石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石耳

药材名称红石耳

拼音Hónɡ Shí ěr

别名石耳子、黄底石耳

来源地衣类石耳石耳属植物红腹石耳Gyrophora hypocrocina Jatta,以叶状体入药。夏季雨后或细雨天采收,除去杂物,晒干。

性味淡、微苦,平。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理气止痛。用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胀,腹痛,痢疾。

用法用量3~5钱。

备注(1)同属植物石耳Gyrophora ternata Ach.与前种近似,可作红石耳的类同品入药。皮果衣属植物皮果衣Dermatocarpon miniatum (L.) Mann.与上种形态相似,也作红石耳的类同品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红石耳

药材名称红石耳

拼音Hónɡ Shí ěr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脐衣科植物红腹脐衣子实体。雨后采收,晒干。

原形态红腹脐衣,又名:红腹石耳、黄底石耳

地衣体成叶状,轮廓不规则,直径13~28毫米,边缘裂片很深,近于多叶,常有穿孔,裂片稍向上卷,干燥后脆而易碎。上表面苍白灰色至暗灰色,一般边缘较深,老朽者呈微棕灰色;平坦或有不规则形的隆起,脐背突起,色较浅,皱缩成隆起而不规则形的脊。下表面橙红色,微带黄棕色,边缘暗棕色,无假根,常有小凹陷,局部有微小的网状凹纹。脐的直径2.5~3毫米。

生境分部生高山石上。分布陕西、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朱红革壳衣含10余种氨基酸。

性味淡微苦,平。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利水消胀,驱虫。治消化不良,腹痛,痢疾,小儿疳积,痞块,蛔虫病,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复方①治小儿疳积,痞块,蛔虫症:红石耳二至五钱,开水泡胀,用菜油炒后再加开水煎煮,连汤服。

②治消化不良,胃腹胀痛:红石耳五钱,太白米、太羌活各二钱,桃耳七八分,水煎服。

③治痢疾腹痛,疳积:红石耳三钱,朱砂七二钱,太白米五分,水煎服,红白糖为引。

备注此外,还有下列两种,同等入药。盘形石耳,表面暗褐色,里面褐色。朱红革壳衣,表面灰白色,里面黄褐色。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石耳

药材名称红石耳

拼音Hónɡ Shí ěr

别名红石耳子、石耳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耳科植物红腹石耳的地衣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mbilicaria hypococcinea(Jatta)Lia-no[Gyrophora hypococcinea Jatta]

采收和储藏:夏季雨后或细雨天采收,晒干。

原形态地衣体单片状,近圆形,直径可达2-3.6cm。裂片边缘撕裂状或稍向上翘起;上表面灰褐色、黑褐色至浅污黑色,无光泽;下表面光滑,裸露,具少数假根,假根圆柱状;近中央脐部呈深红色、番红色、橘红色,由中央至边缘色泽渐淡,连缘呈暗淡紫褐色。子囊盘散布于上表面,直径约2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带的岩石表面,单生或成片生长。也见于岩石缝中的风化石砾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地衣体单叶状,不规则圆形,直径1-3(-6-5)cm,边缘瓣裂,有时有小穿孔。上表面灰褐色或褐色,连缘色较深,平滑或有皱褶,中央脐外稍突起,下表面近脐周围呈橘红色、锈红色、边缘近于黑色,无或有少数假根。子囊盘圆形,黑色,密集在上表面。质脆,易碎。

化学成分地衣体含石茸酸(gyrophoric acid),黑荼渍素(atranorin),苔色酸甲酯(methyl orsellinate)和苔色酸乙酯(ethyl orsellinate),苔色酸(orsellinic acid),β-苔黑酚酸甲酯(methyl β-orcinolcarboxylate),松萝酸(usnic acid),2,2-双[(1,8-二基-3-甲基)茵醌]

性味微苦;性平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胃;利水消胀。主消化不良;腹痛;痢疾;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骨把

    药材名称骨把拼音Gǔ Bǎ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镰叶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falcatum Lam.[A.macrophyllum Merr.]采收和储藏:夏、秋

  • 血藤

    药材名称血藤拼音Xuè Ténɡ别名大血藤(《草木便方》),活血藤(《天宝本草》),黄皮血藤(《四川中药志》),紫金血藤(《重庆草药》),气藤(《贵州草药》),香石藤、铁骨散、小血

  • 复羽叶栾树

    药材名称复羽叶栾树拼音Fù Yǔ Yè Luán Shù别名花楸树、泡花树(《中国树木分类学》),灯笼花,马鞍树(《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无患子科

  • 鸲鹆

    药材名称鸲鹆拼音Qú Yù英文名Myna别名寒皋、花鹆、哵哵鸟出处出自《唐本草》 《日华子本草》:鸲鹆目睛,和乳点眼甚明。来源药材基源:为椋鸟科动物八哥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ridothere

  • 黄香薷

    药材名称黄香薷拼音Huánɡ Xiānɡ Rú别名香薷、寸薷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香薷的全草。中秋前采收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木.根须状。茎高10~

  • 杉材

    药材名称杉材拼音Shān Cái别名杉材木出处杉材始载于《别录》。1.《本草图经》云:“杉材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木类松而劲直,叶附枝生,若刺针。”2.《本草衍义》曰:“杉,其干端直,大

  • 岩泽兰

    药材名称岩泽兰拼音Yán Zé Lán别名天青地红、自来血、血经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岩泽兰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亚灌木。茎匍匐,红褐色,节处生根,上部

  • 赤车使者根

    药材名称赤车使者根拼音Chì Chē Shí Zhě Gēn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赤车使者的根茎。夏、秋间采取,洗净,晒干。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赤车使者根

  • 芒硝

    《中国药典》:芒硝药材名称芒硝拼音Mánɡ Xiāo英文名NATRII SULFAS来源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性状本品为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状。无色

  • 凤仙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仙花药材名称凤仙花来源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夏季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甘,温。有小毒。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