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筀笋

筀笋

药材名称筀笋

拼音Guì Sǔn

出处汪颖《食物本草》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筀竹

原形态筀竹(《唐本草》),又名:桂竹(《本草图经》)。

秆直立,高10~20米,直径3~8厘米,绿色,幼时被以白色蜡粉。箨鞘棕紫色,有淡紫黑色之斑点及斑纹,并覆有白色蜡粉;箨耳及鞘口均无缝毛;箨舌高2毫米,背面具微毛;箨叶狭长,呈带状,长2~8厘米,宽3.5~8毫米,先端渐尖。枝条在秆下部及最上部均为每节1枝,中部则为2~3枝。小枝有叶3~5枚;叶鞘缝毛发达;叶舌背部被微毛;叶片披针形,长8~17厘米,宽10~23毫米,先端渐尖,基部作楔形收缩,叶背中脉上具毛茸,尤以近基部处为甚,叶缘具细锯齿而粗糙。花枝具叶,小穗丛长约5厘米,着生枝端;佛焰苞椭圆形,长约2厘米,外面具毛,边缘生微毛,先端具1枚针形而长约1厘米之缩小叶;小穗含花2~3朵,长约3厘米,中部花成熟,颖1枚;外稃先端锐尖;内稃较外稃稍短,先端具2裂;雄蕊3,花丝伸出花外而下垂,花药黄色,线状,长9~10毫米;子房卵状平滑,具短柄,花柱1,柱头1或2枚。花期4~5月。笋期3~5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或平原。分布台湾。

化学成分含戊聚糖、木质素、半纤维素、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及大量阿拉伯糖。

性味《纲目》:"甘,寒。"

功能主治汪颖《食物本草》:"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有发生之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紫菀

    《中国药典》:紫菀药材名称紫菀拼音Zǐ Wǎn英文名RADIX ASTERIS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干燥根及根茎。

  • 十两叶

    药材名称十两叶拼音Shí Liǎnɡ Yè别名沙达木。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苞叶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ydaia rubrinervis(Levl.)C.Y.Wu exY.L.Che

  • 荚蒾

    《全国中草药汇编》:荚蒾药材名称荚蒾拼音Jiá Mí别名酸汤杆、苦柴子来源忍冬科荚蒾属植物荚蒾Viburnum dilatatum Thunb.,以根、枝、叶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或

  • 竹节参

    《中国药典》:竹节参药材名称竹节参拼音Zhú Jié Shēn英文名RHIZOMA PANACIS JAPONICI别名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

  • 黄杨根

    《中药大辞典》:黄杨根药材名称黄杨根拼音Huánɡ Yánɡ Gēn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或细叶黄杨的根。功能主治治筋骨疼痛,目赤肿痛,吐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

  • 海南砂仁

    药材名称海南砂仁拼音Hǎi Nán Shā Rén英文名Fructus Amomi Longiligularis别名海南壳砂仁、壳砂来源为姜科植物海南砂仁Amomum longil

  • 兴木蒂那布

    药材名称兴木蒂那布拼音Xìnɡ Mù Dì Nà Bù英文名root, leaf or flower of Szechwan-tibet Rabdosina别名川藏香茶菜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

  • 野荔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荔枝药材名称野荔枝拼音Yě Lì Zhī别名尖叶四照花、山荔枝来源山茱萸科狭叶四照花Cornus kousa Hance var. angustata Chun (De

  • 青琅玕

    药材名称青琅玕拼音Qīnɡ Lánɡ Gān别名石珠、青珠、石栏干来源药材基源:为鹿角珊瑚科动物鹿角珊瑚群体的骨骼及其共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ropora pulchra(Brook)2.A

  • 大苞甲跖草

    药材名称大苞甲跖草拼音Dà Bāo Jiǎ Zhí Cǎo别名七节风、竹叶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大苞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