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石萝藦

石萝藦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萝藦

药材名称石萝藦

别名五来、水杨柳[广西]、南石萝藦、假了刁竹、满草

来源萝藦科石萝藦属植物石萝藦Pentasacme championii 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肝炎,风火眼痛。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石萝藦

药材名称石萝藦

拼音Shí Luó Mò

英文名root of Champion Pentasacme

别名五来、南石萝摩、假丁刁竹、凤尾草、满草、水杨柳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石萝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ndasacme championii Benth.

采收和储藏:4-10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80cm。通常不分枝,节间长1.5-3cm,无毛。叶对生,膜质;叶柄极短,长1-2mm;叶片狭披针形,长4-16cm,宽0.5-1.5cm,先端尖;侧脉不明显。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比叶为短,着花4-8朵;总花梗极短;花梗纤细;花萼5,狭披针形,内面基部具腺体;花小,白色,花冠裂片5,狭披针形,远较花冠简长,向右覆盖;副花冠成5鳞片,与花冠裂片互生,先端有小齿;花粉块每室1个,卵圆形,直立中间与花粉块柄连结,先端有透明钩状的小尖。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柱极短,柱头盘状五角形,先端2裂。蓇葖果圆柱状披针形,双生。种子先端具长约1.5cm的白色绢质种毛。花期4-10月,果期7月至翌年4月。0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地疏林下或溪边、石缝、林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归经肝;胆经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解毒消肿。主风热感冒;咳嗽;咽痛;目赤;肝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治肝炎、风火眼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鹿藿根

    《中药大辞典》:鹿藿根药材名称鹿藿根拼音Lù Huò Gēn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豆科植物鹿藿的根。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妇女痛经,瘰疬,疖肿。复方①治小儿疳积:鹿藿根三钱,水煎服

  • 糜穰

    药材名称糜穰拼音Mí Ránɡ出处《广济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稷的茎。性味《纲目》:"辛,热,有小毒。"功能主治《广济方》:"治脚气冲心、闷。糜穰一石,

  • 窝儿七

    《中药大辞典》:窝儿七药材名称窝儿七拼音Wō ér Qī别名阿儿七、窝儿参、山荷叶(《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中华山荷叶的根茎。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50

  • 枳椇叶

    《中药大辞典》:枳椇叶药材名称枳椇叶拼音Zhǐ Jǔ Yè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枳椇子"条。功能主治①姚可成《食物本草》:&

  • 黑沙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沙蒿药材名称黑沙蒿拼音Hēi Shā Hāo别名油蒿来源菊科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以全草、根、花蕾、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陕西、宁夏、甘

  • 青灰叶下珠

    药材名称青灰叶下珠拼音Qīnɡ Huī Yè Xià Zhū英文名all-grass of Greyblue Leaf-flower出处始载于《浙江药用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青灰叶下珠的

  • 南藤

    《中药大辞典》:南藤药材名称南藤拼音Nán Ténɡ别名丁父、丁公寄(《别录》),丁公藤(《本草拾遗》),石南藤(《本草图经》),搜山虎(《滇南本草》),风藤(《纲目》),蓝藤(《

  • 莙荙菜

    《中药大辞典》:莙荙菜药材名称莙荙菜拼音Jūn Dá Cài别名菾菜(《别录》),甜菜(《日华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猪牳菜(《广州植物志》

  • 鹧鸪脂

    《中药大辞典》:鹧鸪脂药材名称鹧鸪脂拼音Zhè Gū Zhī别名鹧鸪脂膏(《纲目》)。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鹧鸪"条。功能主治《本草

  • 黄花鼠尾草

    药材名称黄花鼠尾草拼音Huánɡ Huā Shǔ Wěi Cǎo英文名Yellowflower Sage别名大紫丹参、丹参、黄花丹参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花鼠尾草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