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短毛熊巴掌

短毛熊巴掌

药材名称短毛熊巴掌

拼音Duǎn Máo Xiónɡ Bā Zhɑnɡ

别名野虎耳草、猪婆耳、豆角消、虎耳、叶红、猫耳朵、熊巴耳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短毛熊巴掌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gathis caualeriei(Levl.et van.)Guill.var.tankahkiie(Merr.)C.Y.Wu et C.Che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草本,高约13cm。茎直立或匍匐,逐节生根,近肉质,密被长粗毛,四棱形。叶对生;叶柄长约6cm,密被长粗毛;叶片纸质或近膜质,广卵形、广椭圆形或圆形,先端急尖,有时微凹,基部心形,长约10cm,宽约7cm,边缘具不明显的细浅波齿及缘毛,两面绿色或有时背面紫红色,叶背于基出脉及侧脉上,除被平展的长粗毛外,还有短刺毛。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4-15cm;苞片倒卵形或近倒披针形;花梗长约5mm;花萼漏斗形,四棱形,有时被疏长刺毛;花瓣粉红色至紫色,广倒卵形;雄蕊花丝近等长,长8-10mm;子房环形,先端具冠。蒴果环形,先端冠4裂,宿存萼具8纵肋。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400m的山谷、山坡必林下阴湿的地方及水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主湿热泻痢;带下;阴囊肿大;中耳炎;月经不调;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滴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背草药材名称黄背草别名进肌草、黄背茅、草糖来源禾本科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 Forsk. var. japonica (Willd.) Makino,以全草入药。

  • 皂角菌

    药材名称皂角菌别名树舌、赤色老母菌、扁木灵芝、扁芝、扁蕈、白斑腐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皂角菌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 ex Gray) Pat.,以子实体入

  • 黑蚂蚁

    药材名称黑蚂蚁拼音Hēi Má Y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蚁科昆虫黑蚁的全虫。原形态黑蚁(《五行记》)工蚁体长约1s毫米。体漆黑色,平滑有光泽。头圆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单眼3个,品字

  • 龟甲

    药材名称龟甲拼音Guī Jiǎ英文名CARAPAX ET PLASTRUM TESTUDINIS别名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来源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

  • 母猪藤

    药材名称母猪藤拼音Mǔ Zhū Ténɡ别名过路边、蜈蚣藤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母猪藤的茎叶。原形态蔓生草本。枝光滑或微被短柔毛,具叉状分歧卷须。掌状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3,有

  • 柠条根

    《中药大辞典》:柠条根药材名称柠条根拼音Nínɡ Tiáo Gēn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根。夏、秋季采挖,晒干,切片。性味味微辛,性温。功能主治滋阴

  • 榕树

    药材名称榕树拼音Rónɡ Shù别名细叶榕、成树、榕树须来源桑科榕属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 L. f.,以叶和气根(榕树须)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叶:微苦、涩

  • 杭州荠薴

    药材名称杭州荠薴拼音Hánɡ Zhōu Qí Nínɡ英文名Hangchow Mosl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杭州荠薴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la hangch

  • 上树咳

    《中药大辞典》:上树咳药材名称上树咳拼音Shànɡ Shù Ké别名瓜核草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如铁丝,横走,淡绿色

  • 独脚柑

    《中药大辞典》:独脚柑药材名称独脚柑拼音Dú Jiǎo Gān别名干草(《广州植物志》),细独脚马骝(《南宁市药物志》),马佬含菊(《广西中药志》),金锁匙(《闽南民间草药》),地莲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