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短叶蹄盖蕨

短叶蹄盖蕨

药材名称短叶蹄盖蕨

拼音Duǎn Yè Tí Gài Jué

英文名Short-leaf Lady Fern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东北蹄盖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um brevifrons Naka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除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60-75cm。根茎短而斜升,密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5-35cm,深禾秆色,基部黑褐色,膨大而向下尖削;叶片厚纸质,长圆状卵形,长35-40cm,宽20-25cm,三回羽状分裂;羽片长披针形,长15-20cm,宽5-8cm,密接,基部对生,下部1-2对缩短;小羽片近平展,钝尖头,基部略与羽轴合生,羽裂1/2-2/3,裂片先端有2-4个细锯齿;侧脉羽状单一,伸达齿端。孢子囊群长圆形,背生于裂片基部的上侧一脉;囊群盖线形,边缘啮蚀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1200m的混交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四川等地。

性味微苦、涩;凉

归经入大肠、肝二经

功能主治驱杀蛔虫;收敛止血。主蛔虫病;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驱蛔虫;外用治外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长筒马先蒿

    《中药大辞典》:长筒马先蒿药材名称长筒马先蒿拼音Chánɡ Tǒnɡ Mǎ Xiān Hāo别名露茹色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长筒马先蒿的花。5~10月采收。原形态低

  • 蚕茧

    《全国中草药汇编》:蚕茧药材名称蚕茧拼音Cán Jiǎn别名家蚕茧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以除去茧蛹的茧入药。生境分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

  • 毛刺果藤

    药材名称毛刺果藤拼音Máo Cì Guǒ Ténɡ英文名root of Pilous Buttneria别名野枇杷藤、粗毛刺果藤。出处始载于《广东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粗毛刺果藤的茎、叶

  • 甲鱼头

    药材名称甲鱼头拼音Jiǎ Yú Tóu别名脚鱼头、团龟头、鳌头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带颈的头入药。生境分部东北至海南岛、陕

  • 油鸭

    药材名称油鸭拼音Yóu Yā别名小鸊鷉、王八鸭子、水葫芦、刁鸭来源鸊鷉(Bì Tī)目鸊鷉科小鸊鷉Colymbus ruficollis Pallas,以肉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大部分

  • 香圆子

    药材名称香圆子拼音Xiānɡ Yuán Zǐ出处《江苏药材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香圆的种子。10~11月间采收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橼"条。生境

  • 九节菖蒲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节菖蒲药材名称九节菖蒲拼音Jiǔ Jié Chānɡ Pú别名菊形双瓶梅、太原菖、京菖蒲、陕西菖、节菖蒲、小菖蒲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 拔毒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拔毒散药材名称拔毒散拼音Bá Dú Sàn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来源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四川黄花稔Sida szechu

  • 灵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灵香草药材名称灵香草拼音Línɡ Xiānɡ Cǎo别名零陵草、广零陵香、驱蛔虫草、满山香、熏衣草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

  • 人指甲

    《中药大辞典》:人指甲药材名称人指甲拼音Rén Zhī Jiɑ别名手爪甲(《日华子本草》),人退(《眼科龙木论》),筋退(《纲目》)。出处《本草衍义》炮制用碱水或皂角水洗净,晒干。或再和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