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薯莨

白薯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薯莨

药材名称白薯莨

拼音Bái Shǔ Lànɡ

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

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以块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甘,凉。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去瘀止血。外用治疮痈肿毒,跌打扭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鲜品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白薯莨

药材名称白薯莨

拼音Bái Shǔ Lànɡ

别名白米茹粮(《陆川本草》),山仆薯、山薯、板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白薯莨块茎。冬季叶落时挖取较好。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茎肉质,小的略呈圆球形,大的常有分裂。外表黄褐色、苍白色或灰白色,肉白色或黄色。茎粗,圆柱形,略有刺,长可达30米。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3枚,薄纸质,具短柄,下面无毛或被疏柔毛;中央1枚椭圆形或长圆形,很少倒卵形,长可达15厘米,基部钝或浑圆,5脉;侧生叶较小,极偏斜,基部也常有5脉。花小,单性,排列成穗状花序;雄花序圆柱形,密被柔毛,有花约40朵,苞片短于花,花被6裂,2轮排列,外轮圆形,长不及1毫米,内轮较长而厚,雄蕊6;雌花序花疏离,雌花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花柱3,分离。蒴果具短柄,被柔毛,3瓣裂,有3翅。种子具翅。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山坡旷地、山谷、疏林或密林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薯蓣碱。印度产者,只含痕迹的皂甙。

性味苦,寒,有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

②《本草求原》:"苦,寒。"

③《陆川本草》:"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散热,消肿,解毒。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疳敷疮,散热解毒,理痈疽恶毒大疮,消肿。"

②《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肿痛,敷背痈,治下疳。"

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或煎水洗、熬膏贴。

注意忌内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薯莨

药材名称白薯莨

拼音Bái Shǔ Lànɡ

英文名Rhizome of Hispid Yam

别名白米茹粮、山仆薯、山薯、板薯、地遍、山朴薯、大力王

出处出自1.《生草药性备要》。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白薯莨,薯块和枝有毒。含薯蓣皂甙等。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白薯莨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hispida Dennst.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白薯莨,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大小不一,卵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外皮褐色,有多数细长须根,断面新鲜时白色或微带蓝色。茎粗壮,圆柱形,长达30m,有三角状皮刺,初有柔毛,后渐变无毛。掌状复叶有3小叶;叶柄长达30cm,密被柔毛;顶生小叶倒卵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4-2cm,或更长而宽,侧生小叶片较小,斜卵状椭圆形,偏斜,先端渐尖,全缘,表面稍有柔毛或近无毛。雄花序长可达50cm,穗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密被绒毛;雄花外轮花被片小,内轮较大而厚;雄蕊6,有时不全发育。蒴果三棱状长椭圆形,硬革质 ,长3.5-7cm,宽2.5-3cm,密被柔毛;种子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伸长。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沟谷边灌丛中或林边;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薯蓣碱(dioscorine)。

药理作用薯蓣碱味苦有毒,结构与可卡因相似,作用亦有些类似。它对大鼠、小鼠均可引起印防己毒素样惊厥,在接近惊厥剂量时有某些催醒作用;皮内注射对豚鼠有局部麻醉作用;能增强肾上腺素对麻醉猫的升压作用;在离休豚鼠回肠标本上,有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正常大鼠有抗利尿作用,1mg相当100微单位垂体后叶素;对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60mg/kg。薯蓣皂甙(Dioscine)为薯蓣碱之二氢异构体,作用性质相似,但较弱。

毒性对小鼠之半数致死量为100mg/kg;水溶液不稳定。

性味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研末调涂、熬膏贴。

注意禁内服。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洗疳敷疮,散热解毒,理痈疽恶毒大疮,消肿。

2.《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肿痛,敷背痈,治下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过江龙

    《中药大辞典》:过江龙药材名称过江龙拼音Guò Jiānɡ Lónɡ别名蒲地虎、地蜈蚣(《滇南本草》),地刷子(《中国中部植物》),伸筋草、扁心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小伸筋、木

  • 黄荆枝

    《中药大辞典》:黄荆枝药材名称黄荆枝拼音Huánɡ Jīnɡ Zhī别名黄金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枝条。性味《南宁市药物志》:&

  • 亚麻子

    《中国药典》:亚麻子药材名称亚麻子拼音Yà Má Zi英文名SEMEN LINI别名亚麻仁、胡麻子来源本品为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的干燥

  • 马尾千金草

    《中药大辞典》:马尾千金草药材名称马尾千金草拼音Mǎ Wěi Qiān Jīn Cǎo别名马尾伸筋草、马尾青青草、飞龙(《广西中药志》)。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石松科植物马尾千金草的全草。全年可采。

  • 南瓜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瓜子药材名称南瓜子拼音Nán Guā Zǐ别名北瓜子、窝瓜子来源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的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取出种子,

  • 青蛇莲

    药材名称青蛇莲拼音Qīnɡ Shé Lián别名蛇退、俞莲、九龙盘、竹叶根、赶山鞭、地蜈蚣、爬地蜈蚣、千年竹、竹叶盘、蛇莲、接骨丹、盘龙七、走石码、蜈蚣草、寸八节、地叶、小九龙盘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

  • 柿寄生

    药材名称柿寄生拼音Shì Jì Shēnɡ别名万寿木寄生、樟本寄生、梨寄生、桑寄生、椰风、荷叶寄生、广丁香寄生、蚂蚱腿寄生、桐木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棱枝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母猪菜

    药材名称母猪菜拼音Mǔ Zhū Cài别名五叶藤、五龙草、五爪金龙。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细叶乌蔹莓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yratia tenuifolia(Wight et Arn.)

  • 小蕨鸡

    药材名称小蕨鸡拼音Xiǎo Jué Jī别名白粉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中国蕨科植物华北粉背蕨的根茎、叶。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茎倾斜,顶端有红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簇

  • 鹿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尾药材名称鹿尾拼音Lù Wěi来源为鹿的干燥尾部。带毛鹿尾系将鹿尾割下,挂起阴干而成;不带毛鹿尾系将毛鹿尾入水中浸片刻,取出剪去毛茸及外面老皮,再用海浮石搓光,阴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