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灰钉

灰钉

药材名称灰钉

拼音Huī Dì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柄灰包科真菌鬼笔状钉灰包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ttarraea phalloides(Dicks.Pers.)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去杂质、泥砂,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的包被生于菌柄的顶端,包被扁圆形,直径2-2.5cm,初乳白色,后灰褐色,表面近光滑。成熟后横向裂开,孢体灰褐色、咖啡色,孢体散失后,盘状基部宿存,白色,直径2cm,其基部衔接菌柄,长20-25cm,粗0.6cm,深肉桂色,中空,外被灰褐色毛状鳞片,基部有残托宿存。孢子近球形,锈色,直径4-6μm。有两种孢丝,一种长而无色,少分枝;另一种呈梭状或圆柱状,内壁有环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盐碱地上,秋季散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子实体的菌柄多已摘去。包被扁圆形,直径2-2.5cm,灰褐色,近光滑,基部有残存的菌柄,直径约6mm,深肉桂色,有毛状鳞片。包被上部脱落后,可见近白色、帽状扩展的柄顶,直径约2cm。

2.显微鉴别 孢子近球形,锈色,壁厚,直径4-6μm,外壁无色,有凹痕。孢子二型:一为长而无色,少分枝的丝状体;另一为梭状或圆柱状弹丝,内壁有环纹。

性味辛;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消肿;止血。主咳嗽;音哑;咽喉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皮袋香

    药材名称皮袋香拼音Pí Dài Xiānɡ别名山枝子、羊皮袋、山辛夷、十里香、山栀子出处本品以皮袋香之名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皮袋香一名山枝子,生云南山中。树高数尺,叶长寸半许,本小末奓,深

  • 药材名称玉拼音Yù别名玉英、白玉、玄真、纯阳主、赤玉、天妇、延妇出处玉,药用首载于《本经》上品“玉泉”条,谓:“玉泉……一名玉札。生山谷。”1.《吴普本草》曰:“玉泉一名玉

  • 蟅虫

    药材名称蟅虫拼音Zhè Chónɡ别名地鳖(《本经》),土鳖(《别录》),过街(《埤雅》),簸箕虫(《本草衍义》),蚵蚾虫(《袖珍方》),地婢虫(《鲍氏小儿方》),山蟑螂(《本草求

  • 血藤

    药材名称血藤拼音Xuè Ténɡ别名大血藤(《草木便方》),活血藤(《天宝本草》),黄皮血藤(《四川中药志》),紫金血藤(《重庆草药》),气藤(《贵州草药》),香石藤、铁骨散、小血

  • 白花藤

    《中药大辞典》:白花藤药材名称白花藤拼音Bái Huā Ténɡ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花藤的根。夏、秋采根鲜用,或晒干用。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圆柱形,

  • 蝗虫

    药材名称蝗虫拼音Huánɡ Chónɡ别名飞蝗、飞蛩、蝗蝻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蝗科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以全虫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偶有发现。性味咸,平。功能主治

  • 马蹬草

    《中药大辞典》:马蹬草药材名称马蹬草拼音Mǎ Dēnɡ Cǎo别名过桥草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的全草。原形态小形植物,高10~2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顶部密生狭披针形黑褐色鳞

  • 葛藟汁

    《中药大辞典》:葛藟汁药材名称葛藟汁拼音Gě Lěi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的藤汁。原形态葛藟(《诗经》),又名:葛、柜鬯(《说文》),巨苽、蓷藟(陆玑《诗疏》),千岁虆、虆芜(《

  • 八角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八角香药材名称八角香拼音Bā Jiǎo Xiānɡ别名蜘蛛草、白花蟹甲草来源菊科蟹甲草属植物兔耳风花蟹甲草Cacalia ainsliaeflora (Franch.) Hand.

  • 黄荆根

    《中药大辞典》:黄荆根药材名称黄荆根拼音Huánɡ Jīnɡ Gēn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马鞭草料植物黄荆的根。2月或8月采挖。药理作用根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并有祛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