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毛扭藓

毛扭藓

药材名称毛扭藓

拼音Máo Niǔ Xiǎn

英文名filamentous moss

别名树毛衣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蔓藓科植物毛扭藓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robryidium filamentosum (Hook.)Fleis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物体较粗壮,绿色或黄褐色,略具光泽。茎枝悬垂,长可达20cm,呈稀疏不规则羽状分枝,末端的分枝纤细而略扁平。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略向腹面内凹,有纵向波纹,叶尖具长毛尖,多扭曲,叶缘具细齿;中肋细,达叶片中上部。叶细胞狭长菱形至线形,有单疣,角细胞呈方形或长方形,壁厚。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石上或树干和叶片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

性味淡;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性凉。有清热的功能。用于治烧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湖瓜草

    药材名称湖瓜草拼音Hú Guā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Smallhead Lipocarpha别名钮草、七子关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湖瓜草的全草。拉丁植

  • 水朝阳根

    《中药大辞典》:水朝阳根药材名称水朝阳根拼音Shuǐ Zhāo Yá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水朝阳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朝阳"条。功能

  • 扁竹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竹兰药材名称扁竹兰拼音Biǎn Zhú Lán别名兰花扁竹、扁竹鸢尾、扁竹、都拉来源鸢尾科扁竹兰Iris wattii Baker,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

  • 湖北贝母

    《中国药典》:湖北贝母药材名称湖北贝母拼音Hú Běi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ARIAE HUPEHENSIS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

  • 假蒟

    《中药大辞典》:假蒟药材名称假蒟拼音Jiǎ Jǔ别名蛤药、酿苦瓜、封口好、毕拨子(《生草药性备要,),假荖、蛤荖(《岭南采药录》),假蒌(《南宁市药物志》),猪拨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蛤蒌

  • 红花小独蒜

    药材名称红花小独蒜拼音Hónɡ Huā Xiǎo Dú Suàn英文名tuber of Yunnan Bletilla别名小白及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红花小独蒜的假鳞茎。

  • 青蛙

    《中药大辞典》:青蛙药材名称青蛙拼音Qīnɡ Wā别名蛙鱼(《汉书》),蛙、长股(《别录》),田鸡、青鸡,坐鱼、蛤鱼(《纲目》)。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蛙科动物黑斑蛙或金线蛙等的全体。原形态①黑斑蛙

  • 菟丝子

    《中国药典》:菟丝子药材名称菟丝子拼音Tú Sī Zǐ英文名SEMEN CUSCUTAE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

  • 糜穰

    药材名称糜穰拼音Mí Ránɡ出处《广济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稷的茎。性味《纲目》:"辛,热,有小毒。"功能主治《广济方》:"治脚气冲心、闷。糜穰一石,

  • 猕猴桃根

    《中药大辞典》:猕猴桃根药材名称猕猴桃根拼音Mí Hóu Táo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陕西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