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榛子花

榛子花

药材名称榛子花

拼音Zhēn Zi Huā

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榛和川榛及毛榛的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2.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rchue-nensis Franch.3.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

采收和储藏:清明前、后五六日采收,晾干,或加工制成干粉。

原形态1.灌木或小乔木,高1-7m。树皮灰色;枝条暗灰色,无毛,小枝黄褐色,密生短柔毛及疏生长柔毛。叶柄长1-2cm;叶片圆卵形至宽倒卵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凹缺或截形,中央有三角状突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中部以上有浅齿,上面几无毛,下面没脉有短柔毛,侧脉5-7对。雄花序2-7排成总状,长约4cm,花药黄色。果单生或2-6簇生;果苞针形,具细条棱,外面密生短柔毛和刺毛状腺体,上部浅裂,裂片三角形,边缘几全缘;果序梗长约1.5cm,密生短柔毛。坚果近球形,长7-15mm,微扁,密被细绒毛,先端密被粗毛。花期4-5月,果期9月。

2.本变种与榛的区别在于:叶片椭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尾状;花药红色;果苞裂片的边缘全缘,很少有锯齿。花期3-4月,果期10月。

3.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灌木;叶的边缘具粗锯齿,中部以上浅裂,基部两侧近于对称;果苞管状,在坚果上部缢缩,较果长2-3倍,外面被黄色刚毛并兼有白色短柔毛,上部浅短柔毛,上部浅裂。坚果先端具小突尖,外被白色绒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1000m的山地阴坡灌丛中。

2.生于海拔200-2500m山地林中。

3.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坡灌丛或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3.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甘肃、山东、四川等地。

功能主治止血;消肿;敛疮。主外伤出血;冻伤;疮疖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粉外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枫香寄生

    《中药大辞典》:枫香寄生药材名称枫香寄生拼音Fēnɡ Xiānɡ Jì Shēnɡ别名虾蚶草(《本草求原》),百子痰梗(《岭南采药录》),螃蟹夹、栗寄生、寄生包(《四川中药志》),路路通寄生

  • 白山苔

    《中药大辞典》:白山苔药材名称白山苔拼音Bái Shān Tái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细叶杜香的叶。全年可采,阴干,或采鲜叶熬膏。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达50厘米。多分

  • 光叶石楠

    药材名称光叶石楠拼音Guānɡ Yè Shí Nán别名千年红、石眼树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光叶石楠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glabra (Thunb.)Maxim.采收和储藏

  • 车桑子根

    药材名称车桑子根拼音Chē Sānɡ Zǐ Gēn英文名Root of Clammy Hopseedbush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坡柳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dona

  • 山刺柏

    《中药大辞典》:山刺柏药材名称山刺柏拼音Shān Cì Bǎi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或果实。根,秋冬采收。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刺柏,又名:刺松、短柏木、杉柏。常绿

  • 美丽胡枝子

    药材名称美丽胡枝子拼音Měi Lì Hú Zhī Zǐ别名三妹木、假蓝根、碎蓝本、沙牛木(《广西中草药》),夜关门、鸡丢枝、三必根(《广西药植名录》),红布纱、马须草、马乌柴、羊古

  • 红升麻根

    药材名称红升麻根拼音Hónɡ Shēnɡ M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檀物异叶泽兰的根。秋、冬、春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微辛麻,凉。功能主治解表退热复方①治感冒

  • 贵州追风散

    药材名称贵州追风散拼音Guì Zhōu Zhuī Fēnɡ Sàn别名公黄珠子、马比木来源茶茱萸科贵州追风散Nothapodytea pittosporoides (Oliv.)S

  • 苦地丁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地丁药材名称苦地丁拼音Kǔ Dì Dīnɡ别名地丁草、苦丁、小鸡菜来源罂粟科紫堇属植物苦地丁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除去

  • 疏松卷柏

    药材名称疏松卷柏拼音Shū Sōnɡ Juǎn Bǎi英文名Rarefaction tamariskoid spikemoss herb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