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榆耳

榆耳

药材名称榆耳

拼音Yú ěr

别名榆檽、榆磨、射脉菌

出处1.《新修本草》云:“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榆、柳、桑耳;上为五耳。”2.《纲目》曰:“榆耳,八月采之。”3.又引《淮南万毕术》云:“八月榆檽,以美酒渍曝。”所述榆耳、榆檽即指本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革菌科真菌粘韧革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Ito.et Imai

原形态子实体初时平伏或呈球形,展开后呈肾形、耳状或扇形。无柄,常叠生在一起,新鲜时胶质,干后硬而脆,径可达15(30)cm,厚3cm。边缘内卷,有时波状;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的绒毛,厚约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黄色至橘红色,边缘绒毛短而稀,颜色浅,干后表面呈灰白色至浅黄色。下面(子实层面)乳白色至浅橘红色,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状排列,径(1-3)mm×1mm。菌肉厚,浅橘红色,胶质。囊状体圆柱状或中部腹鼓状,(100-130)μm×(5-7-10)μm。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光滑,无色,(2.5-3)μm×(6-6.5)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榆及春榆的枯死树干或伐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肾形、耳状或扇形,直径可达15cm,厚约3cm,表面被覆松软而厚的绒毛层,灰白色中浅黄色,有的有环纹,边缘花瓣状,常反卷,下表面的子实层近浅赤褐色或琥珀褐色,具辐射状棱脉,其上有多数小疣。质坚硬。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子实体中含干朽菌酸(merulinic acid)A、B、C,α-甜没药萜醇(α-bisabolol)。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痢。主红白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或用此汤合面烙饼;亦可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绢毛石花

    药材名称绢毛石花拼音Juàn Máo Shí Huā别名卷丝苦苣苔来源苦苣苔科绢毛石花Corallodiscus sericeus (Craib)Burtt,以全草入药。

  • 木苎麻

    药材名称木苎麻拼音Mù Zhù Má别名粗糠壳、虾公须、山水柳、水柳黄、水柳仔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密花苎麻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pendulifloraWedd.exLon

  • 落新妇

    《中药大辞典》:落新妇药材名称落新妇拼音Luò Xīn Fù别名小升麻(《本草拾遗》),术活(《四川中药志》),马尾参、山花七、阿根八、铁火钳(《贵州草药》)。红升麻、马尾参、野开

  • 橡实壳

    《中药大辞典》:橡实壳药材名称橡实壳拼音Xiànɡ Shí Ké别名橡斗壳(《日华子本草》),橡豆子壳(《余居士选奇方》),橡子壳(《玉楸药解》)。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壳

  • 矮脚南

    药材名称矮脚南拼音ǎi Jiǎo Nán别名矮叶南、矮子南、小白花草、矮陀陀。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单叶地黄连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nronia unifoliolata Oliv.采收和

  • 节瓜

    药材名称节瓜拼音Jié Gu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节瓜的果实。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为冬瓜的变种。茎略成方形,被黄褐色毛,卷须分枝。单叶互生;有长柄;叶片阔卵

  • 褐盖肉齿菌

    药材名称褐盖肉齿菌拼音Hè Gài Ròu Chǐ Jūn别名钟馗菌、地鸡、土菌、地蕈、杜蕈、獐头菌、獐头、钟馗、馗厨、獐子菌、牛腮巴菌出处1.潘之恒《菌谱》载:“钟馗菌即土菌也…&he

  • 水慈姑

    药材名称水慈姑拼音Shuǐ Cí Gū别名剪刀草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泽泻科植物长叶泽泻的全草。春、夏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纤细白嫩,多透明横纹,中空,无地下球茎。数叶从根部丛生;

  • 天王七

    《中药大辞典》:天王七药材名称天王七拼音Tiān Wánɡ Qī别名五转七、白暴七、鸡爪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根。秋末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

  • 旱水仙根

    药材名称旱水仙根拼音Hàn Shuǐ Xiān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韭莲的根。原形态形态详"赛番红花"条。性味治痈疮红肿。功能主治外用:捣敷。摘录《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