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椰子油

椰子油

《中药大辞典》:椰子油

药材名称椰子油

拼音Yē Zi Yóu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棕榈种植物椰子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所榨取的油

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椰子皮"条。

性状椰子油在热带地方为白色液体,在冷处则为牛油样的固体;有特殊气味,新鲜时气味芬芳。油的比重0.8354,折射率1.4295,碱化值258,碘值8.4~9.3。

化学成分果肉含油量为60~65%。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油酸2%,棕榈酸7%,羊脂酸9%,脂蜡酸5%,羊蜡酸10%,油酸2%,月桂酸45%。

椰子油的甾醇中含豆甾三烯醇4.5%,豆甾醇及岩藻甾醇31.5%,α-菠菜甾醇及甾醇6%,β-谷甾醇58%。

功能主治治疥癣,冻疮。

①《华夷花木考》:"祛暑气。"

②《粤志》:"疗齿疾,冻疮。"

③《中国药植图鉴》:"搽神经性皮炎。"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椰子油

药材名称椰子油

拼音Yē Zi Yóu

英文名Coconut endosperm Oil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胚乳,经加工而成的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os nucifera L.

采收和储藏:将果实有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榨取其油。

原形态椰子,大乔木,高15-30m,茎粗壮,有环状叶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叶簇生茎顶;叶柄粗壮,长达1m以上;叶片羽状全裂,长3-4m;裂片多数,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宽3-4cm;先端渐尖,革质。肉穗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佛焰苞纺锤形,厚木质,最下部的长60-100cm或更长,老时脱落;雄花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片,卵状长圆形,长1-1.5cm;雄蕊6,长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阔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长15-25cm,先端微具3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近基处有3萌发孔。种子1颗,种皮薄,紧贴着白色坚实的胚乳,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长热带地区海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白色液体或脂样固体,具特异芳香气。相对密度0.8354,折光率1.4295,碘值8.4-9.3。

化学成分果肉含油量为60-65%。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油酸2%,棕榈酸7%,羊脂酸9%,脂蜡酸5%,羊蜡酸10%,油酸2%,月桂酸45%。椰子油的甾醇中含豆甾三烯醇(Stigmastatrienol)4.5%,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岩藻甾醇(FucosCerol)31.5%,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甾醇6%, β-谷甾醇58%。

鉴别油的比重0.8354,折射率1.4295,碱化值258,碘值8.4-9.3。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敛疮。主疮癣;湿疹;冻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搽。

各家论述1.《华夷花木考》:祛暑气。

2.《粤志》:疗齿疾,冻疮。

3.《中国药植图鉴》:搽神经性皮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母猪藤

    药材名称母猪藤拼音Mǔ Zhū Ténɡ别名过路边、蜈蚣藤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母猪藤的茎叶。原形态蔓生草本。枝光滑或微被短柔毛,具叉状分歧卷须。掌状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3,有

  • 假百合

    药材名称假百合拼音Jiǎ Bǎi Hé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假百合的小鳞茎。8~9月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木,高60~150厘米。鳞茎狭窄,卵形,无鳞片,具淡褐色的膜被;须根多数,

  • 黄大豆

    《中药大辞典》:黄大豆药材名称黄大豆拼音Huánɡ Dà Dòu别名黄豆(《日用本草》)。出处宁原《食鉴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黄色的种子。原形态形态详"

  • 金钱木根

    《中药大辞典》:金钱木根药材名称金钱木根拼音Jīn Qián Mù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铜钱树的根。原形态铜钱树,又名:马鞍秋(《思南府志》)。落叶乔木,

  • 刺莓果

    药材名称刺莓果拼音Cì Méi Guǒ别名蔷薇果(东北)出处《黑龙江中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实。果实在将成熟时摘下,立刻晒干,干后除去花萼,或把新鲜果实切成两半,除去果核,

  • 多穗石柯叶

    《中药大辞典》:多穗石柯叶药材名称多穗石柯叶拼音Duō Suì Shí Kē Yè别名甜茶出处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来源为壳斗科植物多穗柯的叶。春、夏采收。原形态

  • 鹅掌楸

    药材名称鹅掌楸拼音é Zhǎnɡ Qiū别名马挂木、双飘树来源木兰科木兰属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以根、树皮入药。夏秋采树皮;秋采

  • 藿香根

    药材名称藿香根拼音Huò Xiān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根。功能主治《分类草药性》:"治霍乱吐泄,血气痛,发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

  • 泡掌筒

    药材名称泡掌筒拼音Pào Zhǎnɡ Tǒnɡ别名炮竹简、大笔杆草、空心草、猴桔子、梅竹叶、金鸡一把锁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泡掌筒的全株。夏、秋采,晒干。原形态小灌木,高1~1.

  • 蚕砂

    药材名称蚕砂拼音Cán Shā别名蚕屎、晚蚕砂、原蚕砂、蚕粪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的干燥粪便。搜集家蚕粪便,晒干,筛净杂质即得。性味甘、辛,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