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棘胸蛙

棘胸蛙

药材名称棘胸蛙

拼音Jí Xiōnɡ Wā

英文名toad

别名山鸡;山蛙;石板蛙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蛙科动物棘胸蛙除去内脏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aspinosa David.

采收和储藏:捕捉棘胸蛙可于夜晚用于灯光照明捕捉,越冬期内可挖洞捕捉,在水内时可用拉网牵捕。加工时洗净去内脏、剥皮,可鲜用;也可冷冻贮存或腌制。

原形态棘胸蛙,体长100-120mm,体粗壮;头宽而扁,吻棱不显,鼻孔在吻眼之间或略近眼,眼间距略小于鼻间距或相等;鼓膜不显,仅隐约可见;犁骨齿斜置,左右不相遇。雄蛙前肢特别粗壮指趾端膨大成圆球形,指略扁平,指侧有厚缘膜;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及掌突均发达,内跖突细长,无外跖突。后肢肥硕,胫跗关节前达眼部,左右跟部仅相遇或稍重迭,跗褐明显,跨间全蹼,长1,5趾的游离缘有缘膜。皮肤粗糙,雄蛙背部有许多窄长疣,多成行排列而不规则,此外还有小圆疣满布在头、躯、四肢的背面及体侧,体侧的最为明显,雌蛙背部有分散的小圆疣;颞褶极显着;两眼后端有横置的肤沟。雄蛙前肢极粗壮,第1指基部粗大,内侧3指均有黑刺;胸部布满分散的大刺疣,疣基部隆起,中央有显着的角质黑刺,咽部有时也有黑刺。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习居于山溪之洄水坑下或其附近的水塘内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栽培生活习性,喜栖息于山间溪流或水塘的洞穴中并宜于岩边多灌木、草丛的安静环境。最适温度为12--26℃。棘胸蛙弹跳力强,可高达1m左右,傍晚出洞活动、觅食,活动范围在洞穴的20-25m关径之内,深夜即返回洞中对天气变化敏感,在闷热、干燥、气压较低的夜晚,或暴风雨来临之前,纷纷出洞。由低处向高处迁移,且伴有雄壮的叫声,人们可借此预报天气变化。有防冬眠习性,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到来年惊蛰前后复苏。雄性个体较大,可达750g左右,雌性个体不,约590g,每年4-9月为繁殖季节,5-7月为盛期,属1年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数量随个体大小,水温及性腺发育状况而差异群体产卵大致分3批:第1批4月下旬;第2批为5月底至6月初;第3批为7月上旬至8月。

养殖技术,棘胸蛙的繁殖和饲养持与蛤士蟆基本相似。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入肺、胃、肾三经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主小儿疳积;赢瘦;病后虚弱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120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滋补强壮的功效。主治小儿痨瘦,疳积,病后虚弱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药大辞典》:醋药材名称醋拼音Cù别名苦酒(《伤寒论》),淳酢(《本草经集注》),酰(《别录》),米醋(《食疗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以米、麦、高粱或酒、酒槽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化

  • 佛甲草

    《中药大辞典》:佛甲草药材名称佛甲草拼音Fó Jiǎ Cǎo别名火烧草、火焰草(《履巉岩本草》),佛指甲(《纲目》),半支连(《医宗汇编》),狗牙半支、铁指甲(《纲目拾遗》),禾雀舌(《岭南

  • 密花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密花草药材名称密花草别名田繁缕来源沟繁缕科密花草Bergia ammanioides Rox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尿

  • 大果臭椿皮

    药材名称大果臭椿皮拼音Dà Guǒ Chòu Chūn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大果臭椿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 var.

  • 鹅血

    《中药大辞典》:鹅血药材名称鹅血拼音é Xuè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血。性味《纲目》:"咸,平,微毒。"功能主治治噎膈反胃,解毒。①陶弘景:&qu

  • 滑叶木通

    药材名称滑叶木通别名辣木通、大见血飞来源毛茛科滑叶木通Clematis loureiriana DC. var. subpeltata (Wall.)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

  • 接骨树

    药材名称接骨树别名绿泽兰、蚂蚁鼓堆树、戳皮树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思茅腐卑Premna szemaoensis Pei,以茎皮入药。全年可采,晒干研末。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接骨镇痛,止血生肌

  • 野烟

    《中药大辞典》:野烟药材名称野烟拼音Yě Yān别名大将军、红雪柳、红野莴笋、红麻菠萝(《云南中草药》),破天菜(《全展选编、内科》),彪蚌法(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桔梗科植物野烟的根或叶。

  • 金缕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缕梅药材名称金缕梅别名木里仙、牛踏果来源金缕梅科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 Oliv.,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化学成分含山柰醇、槲皮素及紫云

  • 水折耳

    药材名称水折耳拼音Shuǐ Zhé ěr别名白折耳(《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原形态白苞裸蒴,又名:总苞裸蒴。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细弱,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