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扭肚藤

扭肚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扭肚藤

药材名称扭肚藤

拼音Niǔ Dù Ténɡ

别名白花茶、假素馨、猪肚勒、青藤子花

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扭肚藤Jasminum amplexicaule Buch.-Ham.,以茎、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滞。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扭肚藤

药材名称扭肚藤

拼音Niǔ Dù Ténɡ

别名白花茶、假素馨、青藤仔花(《岭南采药录》),左扭藤(《岭南草药志》)。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扭肚藤嫩茎叶。夏、秋采收嫩枝叶,切段晒干。

原形态藤状灌木,高2~4米。小枝微有毛。单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浑圆、截头状或稍心形,被微毛或近秃净或沿背脉上有柔毛,具短柄。聚伞花序稠密,常生于侧枝之顶,多少被柔毛;花柄极短,长2~3毫米,被疏毛或近秃净;萼被毛,裂片线形,长5~10毫米;花冠白色,芳香,高脚碟状,管长约2~3厘米,裂片矩圆形,长6~10毫米;雄蕊2,内藏;子房上位,2室。果球形,直径约4毫米。花期7月。

生境分部野生,常攀援于灌木丛中。分布我国南部。产于广东等地。

性状干燥茎圆柱形,多截成长约3~5厘米的段落,粗约1~5毫米;幼枝茶褐色被疏毛,或近光滑,节部稍膨大。质坚,断面粗糙,木部白色,中央具明显的髓部或形成空洞。叶茶褐色,对生,卵状披针形,全缘,质薄而脆,易碎。以叶多、茶褐色、枝少者为佳。

性味《岭南草药志》:"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腹痛,肠炎,痢疾,四肢麻痹肿痛,瘰疬,疥疮。

①《岭南采药录》:"治湿热腹痛,大便不畅,煎服。煎汤洗疮疥。"

②《岭南草药志》:"清利湿热及消滞。"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肠炎,痢疾,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湿热腹痛:扭肚藤五钱,阮生龙五钱,乌臼树三钱,红救主三钱,七枝莲三钱,独脚柑三钱,槐花米三钱。水煎服。

②治四肢麻痹肿痛:假素馨适量,与猪蹄煎汤服。

③治鼠疬:白花茶叶、老鼠柏。二味共炖酒内服,其渣外敷。

④治牙骹蛇(牙骹附近患淋巴管炎,很快令牙关不能开合):扭肚藤叶五钱,不七草五钱.水瓜叶五钱,白菊花五钱。捣烂取水服,药渣加三黄散敷患处。

⑤治乳疮:扭肚藤一两,赶狗章二钱。水煎服。

⑥治流血不止:扭肚藤晒干研末密封,适量内服或外用。(选方出《岭南草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扭肚藤

药材名称扭肚藤

拼音Niǔ Dù Ténɡ

别名假素馨、白花菜、毛毛茶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扭肚藤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elongatum(Bergium) Willd.[J.undulatum Ker-Gawl.;J.amplexicaule Buch.-Ha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攀援灌木,高1-7m。小枝圆柱形,疏被短系毛至密被黄褐色绒毛。叶对生,单叶;叶柄长2-5mm;叶片纸质,卵形、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1cm,宽2-5.5cm,先端短尖或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两面被短柔毛,或除下面脉上被毛外,其余近无毛,侧脉3-5对。聚伞花序密集,顶生或腋生,通常着生于侧枝顶端,有花多朵;苞片线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mm;花梗短,长1-4mm,密被黄色或疏被短柔毛,有时近无毛;花微香;花导密被柔毛或近无毛,内面近边缘处被长柔毛,裂片6-8枚,锥形,长0.5-1mm,边缘具睫毛;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管长2-3cm,径1-2mm,裂片6-9枚,披针形,长0.8-1.1cm,宽3-5mm,先端锐尖。果长圆形或卵圆形,长1-1.2cm,径5-8mm,呈黑色。花期4-12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灌木丛。混交林及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茎呈类圆柱形,多扭曲成团,或截段,长3-5cm,直径1-5mm;幼枝茶褐色,有疏毛或近光滑,节部稍膨大;质坚,断面粗糙,木部白色,中央具明显的髓部或形成空洞。叶对生或脱落,多卷曲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3cm,先端短尖,基部略呈心形,二面茶褐色,下面脉上有柔毛,叶柄短,长约5mm。气微香,味微涩。

以叶多、枝少、色茶褐者为佳。

化学成分茎叶中含有扭体藤甙(jasamplexoside)A、B、C,10-羟基-女贞甙(10-hydroxyligustroside)和素馨属甙(jasmi-noside)等断环烯醚甙成类化合物[1]。

性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风湿热痹;四肢肿痛;瘟疬;疮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撤;或捣敷。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治湿热腹痛,大便不畅,煎服。煎汤洗疮疥。

2.《岭南草药志》:清利湿热及消滞。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肠炎,痢疾,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跌打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婆婆指甲菜

    《中药大辞典》:婆婆指甲菜药材名称婆婆指甲菜拼音Pó Pó Zhī Jiɑ Cài别名瓜子草(《植物名实图考》),高脚鼠耳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救荒本草》来源

  • 露蜂房

    《中药大辞典》:露蜂房药材名称露蜂房拼音Lù Fēnɡ Fánɡ别名蜂肠(《本经》),革蜂窠(《雷公炮炙论》),百穿、蜂剿(《别录》),大黄蜂窠(《蜀本草》),紫金沙(《圣济总录》

  • 杏花

    《中药大辞典》:杏花药材名称杏花拼音Xìnɡ Huā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杏仁"条。性味①《别录》:"味苦,无毒。&quo

  • 小粉

    药材名称小粉拼音Xiǎo Fěn别名小麦粉(《食疗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小麦麸洗制面筋后澄淀的淀粉。性味《纲目》:"甘,凉,无毒。"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

  • 沼泽念珠藻

    药材名称沼泽念珠藻拼音Zhǎo Zé Niàn Zhū Zǎo别名湿地葛仙米来源药材基源:为念珠藻科植物沼泽念珠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stoc paludosum Kutz.[Amorph

  • 牛耳枫根

    《中药大辞典》:牛耳枫根药材名称牛耳枫根拼音Niú ěr Fēnɡ Gēn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交让木科植物牛耳枫的根,随时可采,晒干,切片。性味①《南宁市药物志》:"微苦,平,

  • 青盐陈皮

    药材名称青盐陈皮拼音Qīnɡ Yán Chén Pí出处《百草镜》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橘类的果皮用甘草、乌梅、川贝、青盐等加工制成。制法《百草镜》:"制青盐陈皮:陈

  • 铃铃草

    药材名称铃铃草拼音Línɡ Línɡ Cǎo别名鹅不食、雀儿蛋、鸡肠子草来源石竹科蚤缀属植物蚤缀Arenaria serpyllifolia L.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晒干。性味辛

  • 异型莎草

    药材名称异型莎草拼音Yì Xínɡ Suō Cǎo别名咸草((苏南种子植物》),王母钗(《泉州本草》)。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异型莎草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一年生

  • 麻鱼胆

    药材名称麻鱼胆拼音Má Yú Dǎn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厚唇重唇鱼的胆囊。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iptychus(Gymnodiptychus)pachycheilus(Herz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