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扁青

扁青

《中药大辞典》:扁青

药材名称扁青

拼音Biǎn Qīnɡ

别名白青(《本经》),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纲目》)。

出处《本经》

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

原形态产于铜矿氧化带中。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星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块体或被覆在其他铜矿之表面,呈深蓝色。条痕为浅蓝色。光泽呈玻璃状、金刚石状或土状。半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贝壳状,硬度3.5~4。比重3.7~3.9。性脆。试验与孔雀石同。

炮制《品汇精要》:"先捣罗,更以水飞极细,候干,再研用。"

性味酸咸,平。有小毒。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小寒,无毒。""雷公:咸,无毒。"

③《别录》:"酸咸,无毒。"

功能主治祛痰、催吐,破积,明目。治风痰癫痫,惊风,目痛,目翳,创伤,痈肿。

①《本经》:"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疮不瘳。破积聚,解毒气,利精神。""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

②《吴普本草》:"治丈夫内绝,令人有子。"

③《别录》:"去寒热风痹及丈夫茎中百病,益精。"

④《纲目》:"吐风痰癫痫,平肝。"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细调敷或点眼。

复方①治顽痰不化:石膏一两(水飞),石绿半两(水飞)。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汤下。有痰即吐去一、二碗,不损人。(《瑞竹堂经验方》化痰丸)

②治小儿急惊风:石青一两,天竹黄五钱,牛黄一分。俱研极细末。每服一、二分,生姜汤调下。

③治目痛、目痒,并翳膜不明:石青三钱,珍珠一钱。研极细。用银簪脚点少许。

各家论述①苏氏曰,此药善能明目、退翳,镇惊定狂,下痰破结。然终属石药,但中病即已,不可多服久服也。(②方以下出《本草汇言》)

②《本经逢原》:"石膏,走肝磨坚积,故《本经》所主,皆肝经积聚之病。时珍用吐风痰,研细温水灌下即吐,肝虚易惊多痰者宜之。"

备注《本草》另有空青曾青,亦属蓝铜矿的矿石,空青为形圆中空者,曾青为呈层状者。详"空青"、"曾青"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扁青

药材名称扁青

拼音Biǎn Qīnɡ

英文名Azurite

别名白青、碧青、鱼目青、石青、大青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唐本草》:此扁青,即陶谓绿青是也。朱崖、巴南及林邑、扶南舶上来者,形块大如拳,其色又青,腹中亦时有空者。武昌者片块小而色更佳。简州、梓州者形扁作片而色浅也。陶所云白青,今空青圆如铁珠,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研之色白如碧,亦谓之碧青,不入画用,无空青时亦用之,名鱼目青,以形似鱼目故也,今出简州、梓州者好。

2.《纲目》:扁青,苏恭言即绿青者,非也,今之石青是矣。

来源药材基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zurite

原形态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呈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块体或被覆在其他铜矿之表面,呈深蓝色。条痕为浅篮色。光泽呈玻璃状、金刚石状或土状。半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贝壳状,硬度3.5-4。比重3.7-3.9。性脆。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成因产状与绿青(孔雀石)相似。当温度增高时,扁青(蓝铜矿)可能变为绿青(孔雀石),而当干燥季节,并在有足够数量碳酸的条件下,绿青(孔雀石)可转变为扁青(蓝铜 矿)。共存有孔雀石、石英、褐铁矿乃至其他粘土矿物。

资源分布: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蓝色,有时其中夹有浅蓝色条块;条痕浅蓝色。玻璃光泽,半透明;浅蓝色者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较重,质硬脆,可砸碎,断面不平坦。气微,味淡。以块大、色蓝、具玻璃光泽、无杂石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浅蓝至暗蓝色,在厚的薄片中多色性与吸收性明显,吸收公式:Ng>Nm>Hp。斜消光,消光角:Ng∧C=13°。二轴晶;正旋旋旋旋光性,光轴角2V=68°。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呈灰色,稍带肉红色。非均性显着,反射率7%-9%(伏黄)于镜下见存孔雀石,往往分布在蓝铜矿、蛋白石的裂隙中。蓝铜矿90%左右,蛋白石、孔雀石5%左右。

化学成分主含碱式碳酸铜[2CuCO3·Cu(OH)2]。其中氧化铜(CuO)69.2%,二氧化碳(CO2)25.6%,水分(H2O)5.2%,尚含铅、锌、铜、钙、镁、钛、铁、铝等元素。

鉴别(1)取本品粉末,加入稀盐酸,显碳酸盐的各种反应。详见“绿青”条。

(2)本品具铜盐的各种反应。详见“绿青”条。

(3)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 5.18(6),5.09(8),4.98(6),3.53(10),2.51(5)。

(4)差热分析曲线 吸热390℃(大),980℃(大);放热780℃(微),970℃(微);390℃(微)失重40%。

炮制《品汇精要》:先捣罗,更以水飞极细,候干,再研用。

性味酸;咸;平;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涌吐风痰;明目;解毒。主癫痫;惊风;痰涎壅盛;目翳;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细调敷或点眼。

注意内服宜慎。不宜多服久服。

复方①治顽痰不化: 石青一两(水飞),石绿半两(水飞)。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汤下。有痰即吐去一、二碗,不损人。(《瑞竹堂经验方》化痰丸)②治小儿急惊风:石青一两,天竹黄五钱,牛黄一分。俱研极细末。每服一、二分,生姜汤调下。(《本草汇言》)③治目痛、目痒,并翳膜不明:石青三钱,珍珠一钱。研极细。用银簪脚点少许。(《本草汇言》)

各家论述1. 苏氏曰,此药善能明目、退翳,镇惊定狂,下痰破结。然终属石药,但中病即已,不可多服久服也。(《本草汇言》)2.《本经逢原》:石青,走肝磨坚积,故《本经》所主,皆肝经积聚之病。时珍用吐风痰,研细温水灌下即吐,肝虚易惊多痰者宜之。

3.《本经》: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疮不瘳。破积聚,解毒气,利精神。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

4.《吴普本草》: 治丈夫内绝,令人有子。

5.《别录》:去寒热风痹及丈夫茎中百病,益精。

6.《纲目》:吐风痰癫癎,平肝。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柚树寄生

    《中药大辞典》:柚树寄生药材名称柚树寄生拼音Yòu Shù Jì Shēnɡ别名柚寄生(《本草求原》),禄柚寄生(《岭南采药录》),柚子寄生(《南宁市药物志》)。出处《生

  • 《中药大辞典》:铅药材名称铅拼音Qiān别名黑铅(《范子计然》),青金(《说文》),乌锡(孟诜《必效方》,黑锡(《本草拾遗》),铅精、水锡、素金、黑金(《石药尔雅》),水中金(《纲目》),青铅(《要药

  • 燕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燕麦草药材名称燕麦草拼音Yàn Mài Cǎo别名野燕麦来源禾本科燕麦属植物野燕麦Avena fatua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收

  • 红芋

    《中药大辞典》:红芋药材名称红芋拼音Hónɡ Yù别名红半夏、红岩芋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天南星种植物零余芋的块茎或全株。秋、冬采集。切片晒干。原形态一年生宿根草本,高30

  • 青鳞鱼

    药材名称青鳞鱼拼音Qīnɡ Lín Yú英文名Harengula;Pilchard别名青皮、柳叶鱼、青鳞、青皮子、柳叶青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青鳞鱼及其近缘种的肉。拉丁

  • 毛叶肾蕨

    药材名称毛叶肾蕨拼音Máo Yè Shèn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Hirsute Sword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肾蕨科植物毛叶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

  • 田螺

    《全国中草药汇编》:田螺药材名称田螺拼音Tián Luó别名大田螺来源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田螺Viviparus chinensis (Gray),以外壳、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

  • 沙斑鸡

    药材名称沙斑鸡拼音Shā Bān Jī别名毛腿沙鸡、沙半斤、沙半鸡来源鸽形目沙鸡科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 (Pallas),以肉(去毛及内脏)入药。生境分部我国西部及东部地区

  • 皂荚根皮

    药材名称皂荚根皮拼音Zào Jiá Gēn Pí别名木乳(《普济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根皮,秋、冬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皂荚"条。

  • 野辣蓼

    药材名称野辣蓼拼音Yě Là Liǎo别名小红人、野辣子蓼来源蓼科野辣蓼Polygonum chinense L. var. hispidum Hook. f.,以块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