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山柳菊

山柳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柳菊

药材名称山柳菊

拼音Shān Liǔ Jú

别名伞花山柳菊、柳叶蒲公英

来源菊科山柳菊属植物山柳菊Hieracium umbelatum 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全草,秋季挖根,除去杂质及泥土,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积。用于痈肿疮疖,尿路感染,腹痛积块,痢疾。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山柳菊

药材名称山柳菊

拼音Shān Liǔ Jú

别名九里明、黄花母(《植物名实图考》)。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菊科植物山柳菊全草、根。夏秋采收,洗净泥土,多为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基生叶线状长椭圆形,长约30厘米,宽1.5~2厘米,全缘,先瑞渐尖,基部下延至叶柄,呈翼状;花茎上的叶互生,无柄,狭披针形或线形。头状花序由花茎顶端叶腋抽出,具长梗,数个排列成伞房状;每一头状花序的总苞长约1.3厘米,圆柱状,苞片长披针形,先端尖,背面有黑色条纹;花序内全为舌状花,有10余朵,花冠黄色,舌片先端截平,有五齿裂。瘦果长圆形,顶端有淡褐色的冠毛。花期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麓、原野、沟边有积水或潮湿的地方。分布江西等地。

功能主治《植物名实图考》:"洗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柳菊

药材名称山柳菊

拼音Shān Liǔ Jú

英文名Herb of Umbellate hawkweed

别名九里明、黄花母柳叶蒲公英、柳菊蒲公英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山柳菊一名九里明,一名黄花母,南赣山中皆有之。丛生,细叶似石竹叶,绿茎有节。秋开黄花如菊,心亦黄。土医以洗肿毒,不可食。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柳菊中伞花山柳菊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ieracium kuameria Franch.2.Hieracium umbellat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除泥土,洗净,多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山柳菊 多年生草本,高60-90cm。基生叶线状长椭圆形,长约30cm,宽1.5-2c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全缘;花茎上的叶互生,无柄;狭披针形或线形。头状花序由花茎顶端叶腋抽出,具长梗,数个排列成伞房状;每一头状花序的总苞长约1.3cm,圆柱状;苞片长披针形,先端尖,背面有黑色条纹;花序内全为舌状花,有10余朵,花冠黄色,舌片先端截平,有5齿裂。瘦果长圆形,先端有淡褐色的冠毛。花期9月。

2.伞花山柳菊 多年生草本,高40-120cm,被细毛。基生叶在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0.5-1.5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具疏大齿,稀全缘,边缘和下面沿脉具短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梗密被细毛;总苞片9-11mm;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短,披针形,下部具短毛,内层总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0mm;舌状花黄色,长15-20mm,下部具白色软毛,舌片先端5齿裂。瘦果圆筒形,紫褐色,长约3mm,具10条棱,冠毛浅棕色,长6-7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麓、原野、沟边有积水或潮湿的地方。

2.生于山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西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和西南。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β-D-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pyranoside),金丝桃甙(hyperoside),蒙花甙(linarin)[1,2]。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积。主疮痈疖肿,尿路感染,痢疾,腹痛积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植物名实图考》:洗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崩砂

    药材名称山崩砂别名柏拉木、黄京木、山甜娘来源野牡丹科山崩砂Blastus cochinchinensis Lou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化学成分茎、根含鞣质。性味涩、微酸,平。

  • 酸模叶橐吾

    药材名称酸模叶橐吾拼音Suān Mó Yè Tuó Wú别名独叶草、大独叶草、化血丹来源菊科酸模叶橐吾Ligularia lapathifolia (Franc

  • 碱黄鹌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碱黄鹌菜药材名称碱黄鹌菜来源菊科碱黄鹌菜Youngia stenoma (Turcz.) Lede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白云瓜

    药材名称白云瓜拼音Bái Yún Guā别名山萝卜出处本品始载于《滇南本草》,云:"白云瓜,味甘甜,无毒。生金沙江边有水处。梗甚硬。绿青淡黑叶。开紫花。根下结瓜,生食令人不饥。"据《滇南本草》整理组考

  • 巴戟天

    《中国药典》:巴戟天药材名称巴戟天拼音Bā Jǐ Tiān英文名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别名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

  • 老虎姜

    药材名称老虎姜拼音Láo Hǔ Jiānɡ别名白药子(《宁夏中草药手册》),盘龙七、算盘七,鸡头参、山姜《陕西中草药》),惹涅(藏名)。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卷叶黄精的根茎。春、

  • 还阳草

    药材名称还阳草拼音Hái Yánɡ Cǎo别名三匹七(《陕西草药》),姜皮矮陀陀、王蝴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黄花参(《贵州药植目录》)。出处《陕西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云南景

  • 鳖卵

    《中药大辞典》:鳖卵药材名称鳖卵拼音Biē Luǎn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卵。性味《医林纂要》:"咸,寒。"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盐淹煮吞,补阴虚亦验

  • 毛大丁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大丁草药材名称毛大丁草拼音Máo Dà Dīnɡ Cǎo别名兔耳风[云南]、小一枝箭、一枝香[福建]、白眉、一柱香、扑地香、白花一枝香、头顶一枝香、磨地香来源

  • 蜈蚣旗根

    《中药大辞典》:蜈蚣旗根药材名称蜈蚣旗根拼音Wú Gōnɡ Qí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岩蕨科植物耳羽岩蕨的根茎。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茎短而直立,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