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小蒜

小蒜

药材名称小蒜

拼音Xiǎo Suàn

别名茆蒜(伏侯《古今注,),卵蒜(崔豹《古今注》),蒜(《别录》),夏蒜(《随息居饮食谱》)。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百合科植物小蒜鳞茎。夏、秋采挖,去净泥沙,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萆本。外形与大蒜相似而较小,与大蒜的显着不同之点:鳞茎细小如薤,仅有1个鳞球,不如大蒜由多数鳞瓣合成。

生境分部野生。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性味辛,温。

①《别录》:"辛,温,有小毒。"

②陶弘景:"味辛,性热。"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消谷,杀虫。治吐泻,心腹胀痛,疔肿毒疮,毒虫咬伤。

①《别录》:"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

②陶弘景:"主溪毒。"

③《千金·食治》:"叶主心烦庙,解诸毒,小儿丹疹。"

④《食疗本草》:"去诸虫毒,丁肿,毒疮。"

⑤《随息居饮食谱》:"下气,止痛,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捣汁0.5~1两)。外用:煎洗或捣敷。

注意阴虚火旺及日疾、口齿咽喉诸患忌服。

①《日用本草》:"脚气风病人及时病后忌食之。"

②《随患居饮食谱》:"发风损目,病后忌之。"

复方①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小蒜一升,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霍乱转筋,腹痛不止:小蒜一分,盐一分。烂捣,纳少许于脐中,上以艾火灸五七壮。(《圣惠方》)

③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小蒜一升,捣取汁三合,顿服之。(《补缺肘后方》)

④治心痛不可忍,十年五年者:小蒜,酽醋煮,顿服之,取饱,不用着盐。(《兵部手集》)

⑤治卒阴痛如刺,汗出如雨:小蒜、韭根、杨柳根各一斤。上三味合烧,以酒灌之,及热以气蒸之。(《千金方》)

⑥治恶核肿结不肯散者:吴茱萸、小蒜等分,合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⑦治蛇毒:捣小蒜,饮汁,以滓敷疮上。(《补缺肘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蓑草根

    药材名称蓑草根拼音Suō Cǎo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拟金茅的嫩根茎。春、夏采收,晒干。原形态拟金茅,又名:龙须草、羊草。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须根粗壮。秆一侧具纵沟,具3

  • 蛏肉

    《中药大辞典》:蛏肉药材名称蛏肉拼音Chēnɡ Ròu别名蛏肠(《纲目》)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肉。全年可以捕捉;捕得后,剥去外壳,洗净,鲜用或晒制为蛏干。原形态贝壳2片,薄

  • 孔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孔雀草药材名称孔雀草拼音Kǒnɡ Què Cǎo别名小万寿菊、红黄万寿菊、红黄草、小芙蓉花、藤菊来源菊科万寿菊属植物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以全草入药。

  • 黔羊蹄甲

    《全国中草药汇编》:黔羊蹄甲药材名称黔羊蹄甲拼音Qián Yánɡ Tí Jiǎ别名马蹄叶来源豆科黔羊蹄甲Bauhinia lecomtei Gagnep.,以叶、根入药

  • 乌鳢

    药材名称乌鳢拼音Wū Lǐ别名乌棒、乌鱼、七星鱼、黑鱼、生鱼、蠡鱼、文鱼来源鳢形目鳢科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以全鱼入药。生境分部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地广有分布。性味

  • 茵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茵芋药材名称茵芋拼音Yīn Yù别名黄山桂来源芸香科茵芋Skimmia reevesiana Fortune,以叶入药。生境分部东南沿海各省至湖南、湖北、广西、贵州。毒性

  • 石防风

    《中药大辞典》:石防风药材名称石防风拼音Shí Fánɡ Fēnɡ别名珊瑚菜(《纲目》),山葖(《安徽通志》)。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石防风的根。秋、冬采挖根部,洗净晒干

  • 霜红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霜红藤药材名称霜红藤别名山货榔、哥兰叶、米汤叶、绵条子来源卫矛科霜红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

  • 牛奶树

    《中药大辞典》:牛奶树药材名称牛奶树拼音Niú Nǎi Shù别名牛奶子(《广州植物志》),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桑科

  • 杜父鱼

    药材名称杜父鱼拼音Dù Fù Yú英文名Artedius;Cottus;Sculpin别名四鲶鲈、渡父鱼、舩矴鱼、伏念鱼出处始载于《临海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杜父鱼科动物松江鲈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