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双剪菜

双剪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剪菜

药材名称双剪菜

拼音Shuānɡ Jiǎn Cài

别名蕤参

来源萝藦双剪菜Ceropegia dolichophylla Schltr. var. brachyloba Hand. Mazz.,以入药。

生境分部贵州。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补虚。主治脚气病,劳伤虚弱。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双剪菜

药材名称双剪菜

拼音Shuānɡ Jiǎn Cài

别名蓑参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萝藦科植物长叶吊灯花。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叶对生;有柄;叶片狭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2~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均有绒毛,边缘较密。花腋生,1~2朵,具短花梗;萼细小,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有腺体;花冠管状,黄色,基部膨大,顶端5裂,裂片先端连合;子房上位。蓇葖果披针形。

生境分部生于草坡。分布贵州等地。

性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驱风除湿,补虚。

复方①治脚气病:双剪菜、紫荆花各三至五钱,煨水服。

②治劳伤虚弱:双剪菜五钱,炖肉吃。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双剪菜

药材名称双剪菜

拼音Shuānɡ Jiǎn Cài

别名蕤参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长叶吊灯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opegia dolichophylla Sclt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草质藤本,长达1m。茎柔细,缠绕。根茎肉质,细长,丛生。叶对生,有柄;叶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5-12cm,宽0.8-2cm,先端渐尖。花单生或2-7朵集生;花萼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内面基部具腺体;花冠褐红色,筒状,花冠裂片5,顶端粘合;副花冠2轮,外轮具10个齿,内轮具5枚舌状片,比外轮长1倍;花粉块每室1个,直立。蓇葖果狭披针形,长约10cm,直径约5mm。种子先端具白绢质种毛。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地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补虚;祛风除湿。主劳伤虚弱;脚气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贵州草药》:治脚气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骆驼黄

    《中药大辞典》:骆驼黄药材名称骆驼黄拼音Luò Tuo Hu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胆囊结石。性味苦,平,微毒。功能主治治风热惊疾。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分。摘

  • 小牛肝菌

    药材名称小牛肝菌拼音Xiǎo Niú Gān Jūn别名空柄假牛肝菌、杂蘑来源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小牛肝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etinus cavips (Opat.)Kalchb

  • 光背杜鹃

    药材名称光背杜鹃拼音Guānɡ Bèi Dù Juān别名青海杜鹃、枇杷[青海]、光背枇杷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陇蜀杜鹃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

  • 金合欢

    药材名称金合欢拼音Jīn Hé Huān别名消息花、金钱梅、绒祖刺、鸭皂树、牛角花、洋梅花、刺根、刺球花来源豆科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 (L.)Willd.,以全株入药。生

  • 仙掌子

    《中药大辞典》:仙掌子药材名称仙掌子拼音Xiān Zhǎnɡ Zǐ别名千岁子、凤栗(《广东新语》)。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仙人掌"条。性

  • 血余炭

    药材名称血余炭拼音Xuè Yú Tàn英文名CRINIS CARBONISATUS来源本品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

  • 白冷草

    药材名称白冷草拼音Bái Lěnɡ Cǎo别名痨伤药、冷水七、冷水丹、红冷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细柄凤仙花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leptocaulon Hook

  • 天竺子

    药材名称天竺子拼音Tiān Zhú Zǐ英文名Fructus Nandinae Domesticae别名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

  • 青刺尖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刺尖药材名称青刺尖拼音Qīnɡ Cì Jiān别名炮筒果、牛奶捶、鸡蛋糕、梅花刺、枪子果、打枪果、阿那斯、狗奶子、蒙自扁核木来源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扁核木Prinsepi

  • 姜叶三七

    药材名称姜叶三七拼音Jiānɡ Yè Sān Qī别名姜七、内消子、土三七、打不死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姜科植物姜叶三七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状茎圆形或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