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光头稗子

光头稗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头稗子

药材名称光头稗子

别名芒稷

来源禾本科光头稗子Echinochloa colonum (L.) Link,以入药。

生境分部华东、华南、西南。

性味微苦,温。

功能主治利尿,止血。主治水肿,腹水,咯血。

用法用量1~4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光头稗子

药材名称光头稗子

拼音Guānɡ Tóu Bài Zǐ

出处本品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光头稗子,茎叶俱同茭菰,生陆地,穗出叶中,扁净无毛,故名。为炊香美。”所述即为本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芒稷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chinochloa colonum (L)Link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芒稷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0-60cm。叶鞘压扁而背具脊,无毛;叶舌缺;叶片扁平,线形,长3-20cm,宽3-7mm,无毛,边缘稍粗糙。圆锥花序狭窄,长5-10cm;主轴具棱,通常无疣基长毛,棱边上粗糙。花序分枝长1-2cm排列稀疏,直立上升或贴向主轴,穗轴无疣基长毛或仅基部被1-2根疣基长毛;小穗卵圆形,长2-2.5mm,具小硬毛,无芒,较规则的成四行排列于穗轴的一侧;第1颖三角形,长约为小穗的1/2,具3脉,第2颖与第1外稃等长而同形,顶端具小尖头,具5-7脉;第1小花常中性,其外稃具7脉,内稃膜质,稍短于外样,脊上被短纤毛,第2外研椭圆形,平滑,光亮,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停;鳞被2,膜质。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野湿地、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止血。主水肿;腹水;咯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120g,大剂量可用至18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七叶子

    药材名称七叶子拼音Qí Yè Zi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海南地黄连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nronia hainanensis Howet T.Che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枝叶,鲜用或晒

  • 砧草

    药材名称砧草拼音Zhēn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北方拉拉藤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ium boreale 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原形态北方拉拉藤,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

  • 蛤仔

    《全国中草药汇编》:蛤仔药材名称蛤仔拼音Há Zǎi别名蚬子来源瓣鳃纲帘蛤科蛤仔Venerupis (Amygdala) philippinarum (Adamset Reeve),以贝壳、

  • 杨梅核仁

    《中药大辞典》:杨梅核仁药材名称杨梅核仁拼音Yánɡ Méi Hé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杨梅"条

  • 芦茎

    《中药大辞典》:芦茎药材名称芦茎拼音Lú Jīnɡ别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夏、秋采取。化学成分含纤维素38.64~40.

  • 落花生油

    药材名称落花生油拼音Luò Huā Shēnɡ Yóu别名果油、花生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榨出之脂肪油。化学成分花生油中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

  • 鹿筋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筋药材名称鹿筋拼音Lù Jīn来源为鹿四肢的筋。将鹿四肢割下,除去肌肉和骨骼,保留蹄部,以便鉴别。性味淡、微咸,温。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腓

  • 乌蛇卵

    《中药大辞典》:乌蛇卵药材名称乌蛇卵拼音Wū Shé Luǎn别名蛇蛋(《四川中药志》)。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卵。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功能主治《纲

  • 女儿茶

    药材名称女儿茶拼音Nǚ ér Chá别名岩果紫(《贵州民间药物》),黄茶根、女儿红(《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崖枣树的根或枝叶。4~5月采嫩枝叶;秋

  • 刷把草

    《中药大辞典》:刷把草药材名称刷把草拼音Shuā Bǎ Cǎo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柳叶莱科植物喜马拉雅柳叶菜的全草。原形态直立草本,高可达60厘米,有分枝。主根粗短,须根细。茎圆柱形,中空,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