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佛指甲

佛指甲

《中药大辞典》:佛指甲

药材名称佛指甲

拼音Fó Zhī Jiɑ

别名瓦松(《滇南本草》),瓦花、滇瓦花石花、石根、九头狮子草、岩如意(《云南中草药》)。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景天科植物佛指甲茎叶。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18厘米,全体无毛,着地部分节节生根。茎淡红色,上有突起的紫红色细斑点,上部多分枝。叶轮生或对生,线形,长7~25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近短尖,基部有短矩,两面均绿色。聚伞花序,疏散;花细小,黄色;萼片5,叶状,有时具假矩,线状披针形,通常不相等;花瓣5,卵状披针形,长4~6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长锐尖;雄蕊10,花丝丝状,长2.5~4毫米,花药椭圆形,黄色,背着;心皮5,分离,花柱5,与雄蕊等长。蓇葖果。花期夏末。

性味滇南本草》:"性微寒,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祛风湿。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

①《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消乳蛾,行经络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洗疮湿热毒。"

②《滇南本草图说》:"捣敷囟门,止鼻衄不止,包打伤亦良。"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降血压,祛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

复方①治咽喉肿,乳蛾疼痛:新鲜瓦松不拘多少,捣烂,加清水搅浊后,澄清,去渣不用。能用酒者,点酒服;不饮酒者,点醋服。(《滇南本草》)

②治风热头昏,眼雾,高血压:瓦花一至六钱。水煎服。

③治风湿关节痛:瓦花根三钱,水煎服。

④治湿疹,疮毒:鲜瓦花,煎水外洗或捣烂敷患处。(②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⑤治鼻疳烂通其孔,不收口者:瓦松烧存性,研末搽之。(《滇南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佛指甲

药材名称佛指甲

拼音Fó Zhī Jiɑ

英文名Herb of Manystem Stonecrop

别名瓦松、瓦花、滇瓦花石花、石根、九头狮子草、岩如意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金茎景天的茎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multicaule Wall.[S.mekongense Praeg.]

采收和储藏:丛春夏季采收全草,茎、叶和根切断分开,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茎景一,多年生草本,高5-15cm。全株无毛。茎丛生,不分枝,着地部分节节生根。叶互生;叶片线形至狭长圆形,长10-15mm,宽1-2mm,先端渐尖,基部有短距。蝎尾状聚伞花序,顶生,有数个分枝;花细小,近无柄;萼片5,不等长,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5-4mm,先端渐尖,有细尖头;花瓣5,黄色,卵状长圆形,长4-6mm,宽1.5mm,先端有长锐尖,基部稍合生;雄蕊10,2轮,均较花瓣稍短;鳞片5,细小,匙状四方形,先端微凹;心皮5,极开展,长3.5-5mm,腹面囊状突起。蓇葖果,星状开裂,长4-6mm。种子多数,卵圆形,有乳头状突起。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3500m的山坡岩石上或灌木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西部、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微辛;性微寒

归经肺;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风湿。主咽喉肿痛;口腔溃汤;湿疹疮毒;鼻衄;咳血;咯血;风湿痹痛;风热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捣汁,鲜品50-10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消乳蛾,行经络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洗疮湿热毒。

2.《滇南本草图说》:捣敷囟门,止鼻衄不止,包打伤亦良。

3.《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降血压,祛风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奇蒿

    药材名称奇蒿拼音Qí Hāo别名刘寄奴[江苏、上海]、南刘寄奴、千粒米、六月霜来源菊科艾属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以带花全草入药。8~9月花期采收,连根

  • 桤木皮

    药材名称桤木皮拼音Qī M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桤木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 cremastogyne Burk.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30-

  • 安徽杜鹃

    药材名称安徽杜鹃来源杜鹃花科安徽杜鹃Rhododendron anhweiense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冲黄酒

  • 雄黄兰

    药材名称雄黄兰拼音Xiónɡ Huánɡ Lán英文名Common Crocosmia别名搜山虎、扭子药、山慈姑、搜山黄、黄大蒜、土三七出处始载于《庐山植物园栽培植物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

  • 苦甘草

    药材名称苦甘草拼音Kǔ Gān Cǎo别名苦豆根(《内蒙古中草药》)。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夏、秋采挖,切片,晒干。生境分部产内蒙古。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一般切成长约

  • 胆矾

    《全国中草药汇编》:胆矾药材名称胆矾拼音Dǎn Fán别名石胆来源天然或人工制造的含水硫酸铜结晶体。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结晶体,大小不一,深蓝色或淡蓝色,半透明。露置于干燥空气中,缓缓风化。加

  • 鬼针草

    《中药大辞典》:鬼针草药材名称鬼针草拼音Guǐ Zhēn Cǎo别名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物》),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

  • 蒲桃种子

    《中药大辞典》:蒲桃种子药材名称蒲桃种子拼音Pú Táo Zhǒnɡ Zi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桃金娘种植物蒲桃的种子。功能主治治糖尿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摘录《中药大辞典》

  • 鲎壳

    《中药大辞典》:鲎壳药材名称鲎壳拼音Hòu Ké别名鲎鱼壳(《圣惠方》),鲎甲(《泉州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壳。功能主治治咳嗽,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

  • 梓白皮

    《中药大辞典》:梓白皮药材名称梓白皮拼音Zǐ Bái Pí出处《本经》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根皮于春、夏两季挖采,洗去泥沙,将皮剥下,晒干。原形态梓(《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