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一颗针

一颗针

药材名称一颗针

拼音Yì Kē Zhēn

别名黄连三颗针、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的根、根皮及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thunbergii DC.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枝叶,秋季挖根及根皮,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日本小檗,落叶灌木,高可达2-3m。分枝多,枝条开展,节间长1-1.5cm,幼枝淡红带绿色,老枝暗红色。刺通常单一,很少为3分叉,刺长5-18mm。叶通常8片簇生;柄长2-10mm;叶片变化较大,倒卵形至匙状长圆形,长0.5-3cm,宽3-15mm,先端钝 尖或圆形,基部下延成短柄一缘,上面暗绿色,下面带灰绿色,,网脉不明显。花2-5朵簇生状排列成伞形花序,稀有单花;萼片6,呈花瓣状;花瓣6,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微缺,基部有1对长圆形腺体;雄蕊6,花药瓣裂,药隔先端平截;子房长圆形,柱头头状扁平,无花柱,内含胚珠2枚。浆果长圆形,熟时鲜红色或紫红色。种子2,倒卵形,表面紫褐色。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通常种植在路旁或沟边作绿篱用。

资源分布:栽培于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圆锥形或圆柱形,稍扭曲,直径0.2-1.5cm,根头部稍粗大,有分枝。表面棕色至灰棕色,粗糙,具纵皱,老根外皮部分开裂或剥落。质硬,老根较难折断,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可见明显年轮环,皮部棕色至黄棕色,木部黄色,中央呈枯朽状。气无,味苦。

茎枝圆柱形,长短不一,老枝暗红色,嫩枝淡红带绿色,有纵棱和我刺,针刺单一,长0.5-1.8cm,质脆。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细胞10余列。皮层狭窄,与韧皮总后界线不甚明显。皮层和韧皮部散有单个或2-6个成束的黄色纤维及石细胞。韧皮部有时可见木栓组织环。形成层环微波状弯曲。木质部细胞壁木化,年轮明显;木射线宽1-6列细胞,孔沟及纹孔明显,细胞中可见淀粉粒。

粉末特征;棕黄色。1.韧皮纤维淡黄色,单个或数个成束,大多梭形,末端钝圆,直径14-41μm,长123-246μm,胞腔较狭,孔沟明显,有的孔沟较宽。2.石细胞淡黄色,类长三角形及类长方形,直径25-55μm,长90-144μm,孔沟明显,有的孔沟较宽。3.木纤维细长,多碎断,直径10-21μm,壁较薄,纹孔不明显或具斜裂缝状孔。

4.思索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8-45μm,网纹导管较细。5.木全细胞多角形。

化学成分根茎的木质部含小檗碱(berberine),尖刺碱(oxyacanth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小檗胺(berbamine),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掌叶防已碱(palmatine),非洲防已碱(columbamine);根皮和茎含小檗碱,异粉防忆碱(isotetrandrine)。

鉴别理化临别,取本吕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加5%盐酸1滴,片刻后镜检,可见黄色针状结晶及针晶簇。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胃热疼痛;目赤肿痛;口疮;咽喉肿痛;急性湿疹;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0g。外用:适量,煎水洗眼。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漏斗菜

    药材名称漏斗菜拼音Lòu Dǒu Cài别名血见愁(《东北药植志》)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花耧斗菜或尖萼耧斗菜的带根全草。6~7月间采收,晒干。原形态①小花耧

  • 磁石

    《中国药典》:磁石药材名称磁石拼音Cí Shí英文名MAGNETITUM别名吸铁石、活磁石、灵磁石、磁铁石来源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采挖后

  • 百齿卫矛

    药材名称百齿卫矛拼音Bǎi Chǐ Wèi Máo英文名Hundred-dente Spindle-tree别名扶芳木、竹叶青、山杜仲。出处始载于《四川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百齿卫矛的全

  • 瑞香狼毒

    药材名称瑞香狼毒拼音Ruì Xiānɡ Lánɡ Dú英文名RADIX STELLERAE CHAMAEJASMES别名热甲巴(藏名)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

  • 淡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淡菜药材名称淡菜拼音Dàn Cài别名厚壳贻贝[壳菜]、贻贝[壳菜紫贻贝]、翡翠贻贝、扁顶蛤、菲律宾偏顶蛤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贻贝科厚壳贻贝Mytilus cr

  • 兰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兰香草药材名称兰香草拼音Lán Xiānɡ Cǎo别名山薄荷、莸、独脚球、蓝花草、酒药草、金石香、石上香、齿瓣兰香草来源为马鞭草科兰香草属植物兰香草Caryopteris

  • 鸭嘴癀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嘴癀药材名称鸭嘴癀拼音Yā Zuǐ Huánɡ别名小接骨、双须蜈蚣、四方草[厦门]、鸡舌癀、定经草、田边草来源玄参科母草属植物长蒴母草Lindernia anagall

  • 洋虫

    《中药大辞典》:洋虫药材名称洋虫拼音Yánɡ Chónɡ别名九龙虫(《纲目拾遗》)。出处《药性考》来源为拟步虫科昆虫洋虫的全虫。原形态身体长椭圆形,长6毫米,暗黑色,有光泽,触角、

  • 青榨槭

    药材名称青榨槭拼音Qīnɡ Zhà Qì英文名David Maple别名光陈子、飞故子、鸡脚手、五龙皮。出处始载于《经济植物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青榨槭的根、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

  • 光石韦

    《中药大辞典》:光石韦药材名称光石韦拼音Guānɡ Shí Wéi别名牛皮风尾草、大石韦、石莲姜、岩莲鸡尾(《四川常用中草药》),大鱼刀(《湖南民间药物资料》)。出处《四川常用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