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加味逍遥散第一方,见该条。
①病名。见《张氏医通·杂门》。详脱营失精条。②见失荣条。
见《赤水玄珠》。指经期。
对外感挟湿型痢疾的治法。本证除有痢疾主症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表证。用人参败毒散治疗。本方疏表除湿,寓通于散,使表解而里滞亦除。亦即前人所谓从表陷里者仍当由里出表,如逆水中挽船上行之意
见《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为绒背蓟之别名,详该条。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见《江西中药》。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因饮食不节,积滞不消所致的腹痛。《证治准绳·杂病》:“食积作痛,痛甚欲大便,利后痛减,其脉必弦或沉滑。”《寿世保元·腹痛》:“食积腹痛,其脉弦,其痛在上,以手重按愈痛。”《症因脉治》卷四:“食
出《雷公炮炙论》。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为乳蛾之一种。小儿多患之,小儿形气未充,脏腑柔弱,易为外邪所感,邪毒虽不盛,然常留滞咽喉,凝聚不散,肿而为蛾。《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胎生本原不足所致。”症见喉核一侧或两侧肿大,触之石硬,微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