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马铃薯

马铃薯

药材名称马铃薯

拼音Mǎ Línɡ Shǔ

别名阳芋、山药蛋、洋番薯、土豆、洋芋、山洋芋、地蛋、洋山芋、荷兰薯、薯仔、茨仔

出处马铃薯,原名阳芋,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黔滇有之。绿茎青叶,叶大小、疏密、长圆形状不一,根多白须,下结圆实,压其茎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味似芋而甘,似薯而淡,羹臑煨灼,无不宜之。叶味如豌豆苗,按酒侑食,清滑隽永。开花紫筒五角,间以青纹,中擎红的,绿蕊一缕,亦复楚楚。山西种之为田,俗称山药蛋,尤硕大,花白色。"根据以上文字描述及现其附图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tuberos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80cm。无毛或被疏柔毛。地下块茎椭圆形,扁圆形或长圆形,直径约3-10cm,外皮黄白色,内白色,具芽眼,着生于匍匐茎上,成密集状。奇数不相等的羽状复叶;总叶柄长3-5cm,小叶柄长1-8mm;小叶6-8对,常大小相间,卵形或矩圆形,最大者长约6cm,最小者长宽均不及1cm,先端钝尖,基部稍不等,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疏柔毛,叶脉在下面突起,侧脉每边6-7条,先端略弯。伞房花序顶生,后侧生;花萼钟形,直径约1cm,外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冠辐射状,白色或蓝紫色,直径2.5-3cm,花冠筒隐于萼内,先端渐5裂,裂片略呈三角形;雄蕊5,花丝短,花药长圆形,约为花丝的5倍长;雌蕊1,子房上位,2室,花柱较雄蕊稍长,柱头头状,结实少。浆果圆球形,光滑,直径约1.5cm,熟时红色。种子扁圆形。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块茎扁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10cm,表面白色或黄色,节间短而不明显,侧芽着生于凹隐的”芽眼“内,一端有短茎基或茎痕。质硬,富含淀粉。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块根含生物碱糖甙,其甙元为:茄啶(solanidine),莱普替尼定(leptinidine),西红柿胺(tomatidine),乙酰基莱普替尼定(acetylleptinidine),含生物碱,茄啶(solanidine),α-查茄碱(α-chaconine),α-茄碱(α-solanine)和槲皮素(quercetin)。还含胡萝卜素类物质:堇黄质(violaxanthin),新黄质(neoxanthin)A,叶黄素(lutein)。含必需氨基酸:苏氨酸(threon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蛋氨酸(methionine)及其他多种氨基酸。块根还含多种有机酸:枸橼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奎宁酸(quin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止杈酸(abscisic acid),赤霉酸(gibbere11ic acid)。 此外,还含丙烯酰胺(acrylamide),植物凝集素(lectin)。

药理作用1.对某些酶的抑制作用:从马铃薯块根线粒体中分离出的内源性ATP酶抑制蛋白,它对F1-ATP酶的抑制作用需要Mg2+ -ATP存在。对分离出的酵母菌种F1的IC50为140μg(抑制剂)/mg(F1)。这种抑制剂对分离出的酵母菌F1也有强大的ATP酶抑制作用。大鼠每100g食物加入100mg、200mg 的从马铃薯在分离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为期28天的短期试验中,可减少酪蛋白利用,大鼠胰腺肿大;在为期95星期的长期试验中,该抑制剂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胰腺病理改变,胰腺有小结增生和腺泡瘤。马铃薯中得到的一种蛋白酶抑制物(POTⅡ)可增加缩胆囊素(CCK)释放,因为内源性CCK在控制食物吸收方面有重要作用,所以该物质可能在减少食物吸收方面有一定作用,在11位男性实验中,1.5g POT Ⅱ加入高蛋白汤中,给予口服,可使能量吸收减少达17.5%。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处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加,胶原生物合成减慢。从马铃薯中得到的组织蛋白酶D抑制剂外用可使蛋白水解活性恢复正常,胶原生物合成也加快。

2.其他作用:马铃薯的水透析液可抑制某些致癌物质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作用。马铃薯、米饭平均半数胃排空时间为71分钟、 86分钟。因为血糖指数和胃排空时间成负相关,所以相比马铃薯,米饭更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大鼠实验表明,马铃薯中的茄碱注射,可升高血糖,α-或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利均能抑制此作用。植物凝集素试验中,马铃薯可作为大鼠甲状腺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

毒性发芽的马铃薯,带青色的块根肉中含很小量的茄碱,对人体不致有害,但在某些情况下(储藏并不增加含量),茄碱含量可较正常增高4-5倍,甚至超过0.4g/kg,而0.2g游离茄碱即可产生典型的皂碱毒反应。症状虽严重,但不致死亡。有报告小孩服用发绿的马铃薯,发生严重胃肠炎而死亡者。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和胃健中;解毒消肿。主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或煎汤。外用:适量,磨汁涂。

复方本品原产南美洲,形似山芋,故得名洋芋、洋番薯等。因其地下块茎似球形,故名土豆。其味如山药而形似蛋,故又称山药蛋。马铃,即马粪也,因形近而名马铃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海松

    药材名称刺海松拼音Cì Hǎi Sōnɡ别名刺松藻来源藻类绿藻门刺海松Codium fragile (Sur.)Hariot,以叶状体入药。性味甘、咸,寒。功能主治驱蛔虫。用法用量水煎服。摘

  • 三叶金锦香

    药材名称三叶金锦香拼音Sān Yè Jīn Jǐn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三叶金锦香的根及果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beckia mairei Craib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鲜用

  • 定经草

    药材名称定经草拼音Dìnɡ Jīnɡ Cǎo别名水辣椒、四方草、兰花仔(《广西药植名录》),惊风榴、四角草(《福建中草药》)。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长蒴母草的全草。1~10月间采。

  • 《中药大辞典》:苋药材名称苋拼音Xiàn别名苋菜(李当之《药录》),青香苋(《湖南药物志》)。出处《本经》来源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春、夏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较少,枝绿色,高8

  • 四季海棠

    药材名称四季海棠拼音Sì Jì Hǎi Tánɡ别名蚬肉海棠。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四季海棠的花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 Otto采收

  • 垂果大蒜芥

    药材名称垂果大蒜芥拼音Chuí Guǒ Dà Suàn Jiè出处据《晶珠本草》记载:垂果大蒜芥可治肉毒症和骚热病。原植物果荚同侧悬垂是其特征。《形态比喻》记载:垂果大蒜芥生长在旱滩、田边地头。叶像萝

  • 三枝叶

    药材名称三枝叶拼音Sān Zhī Yè别名三叉叶、三爪皮、喜叶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滇素馨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subhumile W.W.Smith[J.subhum

  • 紫苏梗

    《中国药典》:紫苏梗药材名称紫苏梗拼音Zǐ Sū Gěnɡ英文名CAULIS PERILLAE别名苏梗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的干燥茎。秋季

  • 狭萼半边莲

    药材名称狭萼半边莲拼音Xiá è Bàn Biān Lián别名大种半边莲、野烟叶、大号半边莲、山梗菜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线萼山梗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belia melliana

  • 燕子尾

    药材名称燕子尾别名锅铲叶、老鼠铃来源西番莲科燕子尾Passiflora henryi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微甘,温。功能主治补肺益气,消炎,杀菌。主治痢疾,肺结核,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