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滋养强壮、浓郁厚味的药物如熟地、山萸肉、兔丝子、枸杞子、龟胶、鹿胶等填补肾阴的治法。参见补阴条。
出《针灸甲乙经》注。即大泻刺,见该条。
即重汤。详该条。
书名。4卷。清·陆懋修撰。作者鉴于伤寒阳明病每多“中焦危急之候”,不容误诊或缓治。遂取《伤寒论》阳明病篇原文共78条予以诠释,选集前人有关阳明病的释文287条,对阳明证的证治作了较深入的归纳和总结,并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恚气,则积聚在心下,不可饮食。”参见七气、九气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脐带。详该条。
专指儿科的出血性病证。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九窍出血。即眼、鼻、耳、口及二阴出血。小儿九道出血,多因乳母喜吃辛辣之物,流于乳络,儿饮之后,停滞不散,郁蒸于内,或因护养过暖,积温成热,热极则涌泄;亦
元代医官职称。为中级官员,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官阶从三品。
眼科手术器械。见《目科正宗》。钢铁制作(见图37)。用以铲除外障之膜、翳等。图37
治理血分病的方法。包括补血、凉血、温血、祛瘀活血、止血等。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