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
遗精的一种。《诸病源候论·虚劳失精候》:“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可伴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目眶痛,发落,或有虚烦,心悸,脉数而散,或芤迟,或芤动微紧。治宜益阳固精。用黄芪散、龙骨散、桂枝龙
【介绍】:清代医家。字对山,上海人。撰有《对山医话》一书,主要为平时研究医学心得之随笔。
喻枯裂之象。《素问·气交变大论》:“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
位于外耳道以外的全部耳壳的统称。由软骨及皮肤构成。又名耳壳。参见耳条。
病名。《喉科种福》卷三:“此触天行瘟疫之气,致项肿咽痛,口内喉中皆现红色,痰涎秽浊,粘连不断,吐出热气,臭气喷人,甚有颈项头面俱肿,面目俱赤,北方尤多此病,俗人呼为虾蟆瘟,又名颅鹚瘟,亦名大头瘟。乃湿
【介绍】:见马良伯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朱旦伤寒论》一卷。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指发生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的眼疾。多因六淫外侵,或内有郁热、痰火、积滞以及外伤等引起。此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脾气虚弱,亦能致病。患眼可见红赤、肿胀、糜烂、流泪、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