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针麻醉

面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面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麻醉法。即按针麻要求在面针刺激点上针刺以进行手术。临床上可根据手术部位选取相应的刺激点,如股骨颈三刃钉内固定术可选取股点,胃切除术可选取胃点等;并可根据“肺主皮毛”、“心主神明脏象学说的理论选用肺点止切皮痛,用心点以镇静安神。其操作方法参阅面针疗法条,一般多采用手法运针,额区、鼻区、眼区等部位则以电针更为适宜。

猜你喜欢

  • 救急仙方

    见急救仙方条。

  • 心气不足

    即心气虚。详该条。《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 临泣

    经穴名。在头部者,称头临泣;在足部者,称足临泣。同属足少阳胆经。见各该条。

  • 保元大成汤

    《疡医大全》卷九方。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药、黄芪、熟附子、山茱萸、砂仁、五味子、陈皮、木香、炙甘草。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溃疡元气素虚,精神怯弱,或脓水出多,神无所主,以致睡卧昏倦,手冷身凉

  • 烙治法

    外治法名称。又名烙铁法。此法宜用于乳蛾、喉瘤等病。先以消毒之小手术刀,于瘤体或乳蛾上轻轻割划预定的治疗部位(亦可不割划)。再根据乳蛾、喉瘤体之大小,选择大小不同之烙铁,先在酒精灯上烧红,蘸香油少量,并

  • 外感三消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感受外邪引起的消渴病,有燥火、湿火之分。详燥火三消、湿火三消、消渴条。

  • 睛帘

    即黄仁。详该条。

  • 内热

    ①证名。与外感发热相对而言,泛指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宜辨虚实。《素问·调经论》:“阴虚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厥论》:“酒

  • 胎前手足麻木

    病证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手足麻木,此属血少,宜养血安胎,以八珍汤为主。”

  • 产后伤食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指产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症见脘腹满闷,嗳腐吞酸,大便酸臭。治宜清补兼施。方用生化汤加消导药。伤面食加神曲、麦芽;伤肉食加山楂、砂仁;伤生冷加吴茱萸、肉桂;虚者加人参、白术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