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陈自明

陈自明

【生卒】:约1190~1270

【介绍】:

宋代著名的医学家。字良父,晚号药隐老人。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代以医为业,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我国古代妇科包括在大方脉内,没有形成独立的科目,唐宋以来出现的妇产专书亦较简略,到宋代,太医局设立产科。由于妇产科发展的需要,陈自明系统分析整理历代有关妇产科著述,结合自己临证经验和家传验方,对南宋以前的妇产科成就进行较系统的总结,于1237年(嘉熙元年)编成《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成为当时最完善的妇产科专书,为其后妇产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中坐月门、胎教门掺杂一些迷信和唯心论的内容。另著有《外科精要》,重视整体和内外结合疗法,对痈疽等证的辨证记述较详,对其后外科学的发展有相当影响。强调“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的积极治疗思想。

猜你喜欢

  • 何偁(chēng 称)

    【介绍】:宋代官吏。字德扬。括苍(今浙江丽水)人。曾任太常博士,著《何偶经验药方》2卷。

  • 针刺疗法

    针灸疗法的一大类。简称针法。指应用特制的针具,刺激肌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一般是指用毫针刺激经穴、奇穴等治疗疾病(即体针);如以其它针具及特殊刺激形式或刺激特殊部位的穴位者,则另有专称。如耳针疗法、

  • 艾子

    出《本草图经》。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 红尖紫刺舌

    舌尖红而起紫色芒刺。为里热重证恶候,急宜清热攻下(见《伤寒舌鉴》)。

  • 章门

    经穴名。代号LR13。出《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足厥阴、少阳之会。八会穴之脏会。位于侧腹部、腋中线直下,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之际;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针灸甲乙经》)。

  • 外感嗽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因外感时邪,损伤肺络的咳嗽吐血。因肺热内郁,风寒外束者,症见发热形寒、咳嗽、脉象浮大。宜清热解表,用泻白散加荆芥、防风、葛根之属。因风热犯肺者,症见发热口干,脉象浮数。宜

  • 襁褓

    襁,布幅,用以络员;褓,小儿的被,用以裹复。泛称背负小儿的东西。亦用以代指婴儿时期。

  • ①强壮、横溢。《灵枢·论勇》:“肝气上举,胆气横溢。”“肝浮胆横。”②专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风燥横运。”③横行或支分。《素问·刺疟篇》:“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④五行中之相乘,即反克。《

  • 产后痘

    病名。痘,包括天花和水痘。指产后适逢出痘。治宜大补荣卫为主,方用大补汤(黄芪、熟地、川芎、白芍、官桂、茯苓、人参、当归)。若痘出多者,则加连翘、大力子等;大便泻者,则加肉豆蔻、炮姜等。余按常例治。现天

  • 疙瘩瘟

    病名。瘟疫的一种。以遍身红肿发块如瘤为特征。《伤寒温疫条辨》卷一:“疙瘩温,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是也。”证见遍身流走,病情危重。《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疙瘩瘟,发块如瘤,遍身流走,旦发夕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