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草药》。为黄花倒水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夫天哮者,盖因时行传染,极难奏效。其证起嗽连连,呕吐涎沫,涕泪交作,眼胞浮肿,吐乳鼻血,呕血眼红。”类百日咳,详该条。
解剖名。见《伤科汇纂》。髃骨的别称。
出《本草经集注》。为紫苏叶之简称,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胡桐泪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陈乾疽。由体虚风热壅结所致。生于两臂,其状如疖,肿痛难忍,甚或剧痒。治宜扶正祛邪。内服加味黄芪汤。
出《脉经》。即经闭。详该条。
指卯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出甚。”参见十二时条。
【介绍】:见汤衡条。
病名。五脏虚损之一。又称损脾。《难经·十四难》:“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又:“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寒温。”虞庶注:“脾化水谷以生气血,今见脾损,饮食不为肌肉,宜调节饮食,无令伤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