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小儿推拿,见陈氏《小儿按摩经》,详见小儿推拿条。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①病在中焦,胃热则流热涎,脾虚则流冷涎。症见涎唾从口角流出,绵绵不已,睡时尤甚,以致浸淫口角及下唇,皮肤红赤,湿烂生疮。治法若因胃家有热者,宜清胃泻火。用清胃散加减;若因脾家虚寒者,宜温中补脾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乌梅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琴叶榕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多因火邪上蒸,胆火内逼所致。证初起,“视(眼)内外都无别恙,一二日风轮坎廓(指水轮),或左或右,在上在下,斜斜高耸而起,故曰春水扬波。……若木旺生火,多从上胀,而有
见《儒门事亲》。指养生当以食养食补为主,以谷、肉、果、菜养口体,五味调和、饮食平衡自足以养生。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为妇人分娩所准备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