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问汗

问汗

十问之一。了解病人出汗情况,可辨别病的邪正虚实表里阴阳外感病,恶寒、发热无汗表实;发热、恶风自汗表虚;热不因汗减,为邪已入里,或为暑热湿温等证。内伤病,不热而汗自出的为自汗,多属阳虚;睡时汗出,醒即汗止的为盗汗,多属阴虚;夜间盗汗,日间自汗,多属阴阳两虚。疾病危重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者,为绝汗;额上汗出如珠,兼见喘促,为亡阳之汗,乃阳气将脱之候。先战栗而后汗出为战汗,乃邪正相争之象。若汗出热退、脉静,为邪去正安;汗后身凉,脉躁,为正不胜邪,急当扶正。

猜你喜欢

  • 阴肿疝气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即小儿阴囊肿痛。多属肝肾气虚,及坐卧寒湿之地,冷气凝滞,或啼叫怒气,闭击于下,结聚不散而成;亦有因肝经湿热下注阴器所致者。寒气凝滞的表现为阴囊清冷;湿热下注的表现为红肿痛甚。前

  • 足阳明穴

    经外奇穴名。据《千金翼方》灸煨退风半身不遂法载,穴在“足拇指奇三寸”。奇,指奇缝,即位于足背,当一、二趾趾缝端直上3寸处。也有说在拇趾尖端直上3寸者(《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艾炷灸3~5壮;或温灸5~

  • 等分

    指方剂中各个药物的用量相等。

  • 白芷石膏汤

    《症因脉治》卷四方。白芷、石膏、知母。水煎服。治阳明经温疟。若恶寒,加桂枝;无汗,加防风、柴胡;身痛,加羌活、独活。

  • 痘疹集图善本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 保冲大夫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五品。

  • 山膏药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腐婢之别名,详该条。

  • 心邪

    五脏病邪之一。《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难经·十难》:“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 风热眩运

    病证名。见《医学正传·眩运》。因风热上壅所致的头目眩晕。《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风热上冲眩晕,必胸中不利,旋运欲倒。”治宜疏风清热,用羌活汤、荆黄汤等方。参见眩晕条。

  • 少阴三急下

    指急性热病少阴阴液耗伤,又见阳明燥实内结的三种急下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