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铁落

铁落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落

药材名称铁落

拼音Tiě Luò

别名生铁落、铁落花、铁屑、铁蛾、铁叶、煅铁落

来源为打铁时因外层氧化而打落的细铁屑,或铁工厂锻铁时的副产品铁屑。

原形态全国各地。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Fe3O4)。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平肝镇惊。主治惊吓。

癫痫:煅铁落醋淬3钱,水煎服。

小儿丹毒:铁落研末,猪油调外敷。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铁落

药材名称铁落

拼音Tiě Luò

别名生铁洛(《素问》),铁液(《别录》),铁屎(《千金方》),铁屑(《唐本草》),铁花(《本草图经》),铁蛾(《纲目》)。

出处《本经》

来源为生铁煅至红赤,外层氧化时被锤落的铁屑。

化学成分主含四氧化三铁或名磁性氧化铁。

炮制取煅铁时打下之铁落,去其煤土杂质,洗净,晒干。或煅后醋淬用。

本经逢原》:"铁落,铁铣内煅赤,醋沃七次用。"

性味辛,凉。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素问》王冰注:"味辛,微温平。"

④《本经逢原》:"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平肝镇惊。治癫狂,热病谵妄,心悸,易惊善怒,疮疡肿毒。

①《本经》:"主风热,恶疮,疡疽疮痂疥气在皮肤中。"

②《别录》:"除胸脯中热气,食不下,止烦,去黑子。"

③《唐本草》:"炒使热,投酒中,饮酒疗贼风。又裹以熨腋下,疗胡臭。"

④《日华子本草》:"治惊邪癫痫,小儿客忤,消食及冷气,并煎汁服之。""治心惊邪,一切毒蛇虫及蚕漆咬疮,肠风痔漏脱肛,时疾热狂。"

⑤《本草蒙筌》:"治诸疮毒气,焮在皮肤。"

⑥《纲目》:"平肝去怯,治善怒发狂。"

⑦《医林纂要》:"宁心神,泻妄火,坠涌痰。"

⑧《现代实用中药》:"镇静,补血,用于神经性心脏病,心悸亢进,睡眠不宁,及狂妄惊痫而呈面红目赤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肝虚及中气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肝虚内乏,中气虚寒者,不必需也。"

②《本经逢原》:"不可过服,过服令人凛凛恶寒,以其专削阳气也。"

复方①治阳厥怒狂:生铁落为饮。(《素问》生铁落饮)

②治暴怒发狂:铁落三钱,甘草一钱。煎汤饮。(《方脉正宗》)

③治贼风流痛关节不能转动:铁落炒熟,投酒中饮之。(《本草汇言》)

④治小儿赤丹斑驳:铜、铁屎,以猪脂和敷之。(《千金方》)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铁落,本出于铁,不离金象,体重而降,故《素问》有生铁落饮,以疗病狂怒者,云生铁落,下气疾也。又怒狂属肝气暴升,故取金气以制之也。其主气在皮肤中及除胸膈中热气,食不下,止烦者,皆制木散热之功也。《本经》又主风热,恶疮,疡疽疮痂疥者,皆肝心火热所致,辛平能除二经之火热,故主之也。苏恭以之炒热投酒中饮疗贼风痉,大明治惊邪癫痫,小儿客忤,并煎服之,悉此意耳。"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铁落

药材名称铁落

拼音Tiě Luò

英文名iron chippings (have fallen on the ground when forge iron)

别名生铁洛、生铁落、铁液、铁屎、铁屑、铁花、铁蛾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唐本草》:铁落是煅家烧铁赤沸,砧上煅之,皮甲落者也,《甲乙》子卷阳厥条言之。夫诸铁疗病,并不入丸、散,皆煮取浆用之,若以浆为铁落,钢生之汁,复谓何等。落是铁皮滋液,黑于余铁。陶谓可以染皂,云是铁浆,误矣。

来源药材基源:为生铁煅至红赤,外层氧化时被锤落的铁屑。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gnetite

原形态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晶体为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等,或为粗至细粒的粒块状集合体。铁黑色,表面或氧化、水化为红黑、褐黑色调;风化严重者,附有水赤铁矿、褐铁矿被膜。条痕黑色。不透明。无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性脆,相对密度4.9-5.2。具强磁性,碎块可被手磁铁吸着,或块体本身可吸引铁针等铁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形成于多种内力地质作用,可与多种铁镁硅酸盐矿物及石英等氧化物共存,前者不如磁铁矿抗风化而易呈现为风化小孔。古代入药的着名产地多是硅卡岩型铁矿区,今则包括各种成因类型铁矿区的磁铁矿。

资源分布: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亦有产出。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细碎屑。铁灰色或棕褐色;条痕铁灰色。不透明。体重,质坚硬。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主含四氧化三铁(Ferrosic oxide)或名磁性氧化铁(Magnetie oxide of iron,Fe3O4或 FeO·Fe2O3)。

鉴别取本品约0.5g,加稀盐酸约2ml,振摇,静置。取上清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上清液,滴加亚铁氰化钾试液2滴,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检查铁盐)②取上清液,滴加硫氰酸铵试液,即显血红色。(检查铁盐)

炮制取煅铁时打下之铁落,去其煤上杂质,洗净,晒干。或煅后醋淬用。《本经逢原》:铁落,铁铫内煅赤,醋沃七次用。

性味辛;凉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镇惊;解毒敛疮;补血。主癫狂;热病谵妄;心悸易惊;风湿痹痛;贫血;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肝虚及中气虚寒者忌服。

1.《本草汇言》:肝虚内乏,中气虚寒者,不必需也。

2.《本经逢原》:不可过服,过服令人凛凛恶寒,以其专削阳气也。

各家论述1.《本经》:主风热,恶疮,疡疽疮痂疥气在皮肤中。

2.《别录》:除胸膈中热气,食不下,止烦,去黑子。

3.《唐本草》:炒使热,投酒中,饮酒疗贼风。又裹以熨腋下,疗胡臭。

4.《日华子本草》:治惊邪癫癎,小儿客忤,消食及冷气,并煎汁服之。治心惊邪,一切毒蛇虫及蚕漆咬疮,肠风痔漏脱肛,时疾热狂。

5.《本草蒙筌》:治诸疮毒气,焮在皮肤。

6.《纲目》:平肝去怯,治善怒发狂。

7.《医林纂要》:宁心神,泻妄火,坠涌痰。

8.《现代实用中药》:镇静,补血,用于神经性心脏病,心悸亢进,睡眠不宁,及狂妄惊癎而呈面红目赤者。

9.《本草经疏》:铁落,本出于铁,不离金象,体重而降,故《素问》有生铁落饮,以疗病狂怒者,云生铁落,下气疾也。又怒狂属肝气暴升,故取金气以制之也。其主气在皮肤中及除胸膈中热气,食不下,止烦者,皆制木散热之功也。《本经》又主风热,恶疮,疡疽疮痂疥者,皆肝心火热所致,辛平能除二经之火热,故主之也。苏恭以之炒热投酒中饮疗贼风痉,大明治惊邪癫癎,小儿客忤,并煎服之,悉此意耳。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猫脚印

    《中药大辞典》:猫脚印药材名称猫脚印拼音Māo Jiǎo Yìn别名水药、狗脚血竭、野麻、白花地丁(《云南中草药》),石岩酸饺草、满山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牻牛

  • 网脉山龙眼

    药材名称网脉山龙眼拼音Wǎnɡ Mài Shān Lónɡ Yǎn别名亮光子、苦锯子、仇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网脉山龙眼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a reticulata W.

  • 蒙疆苓菊

    药材名称蒙疆苓菊别名蒙古久苓草、地锦花、鸡毛狗来源菊科蒙疆苓菊Jurinea mongolica Maxim.,以茎基部绵毛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新疆。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外伤出血,鼻出血。

  • 榆叶

    《中药大辞典》:榆叶药材名称榆叶拼音Yú Yè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化学成分叶每百克含水分79克,蛋白质6克,

  • 鳑魮鱼

    《中药大辞典》:鳑魮鱼药材名称鳑魮鱼拼音Pánɡ Pí Yú别名鱊鮬、鳜鯞(《尔雅》),婢聂、青衣鱼(崔豹《古今注》),旁皮鲫(《尔雅翼》),鮬鱼(《滇南本草》),文魮(

  • 女儿红叶

    《中药大辞典》:女儿红叶药材名称女儿红叶拼音Nǚ ér Hónɡ Yè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鼠李科植物云南勾儿茶的叶。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q

  • 玳瑁肉

    《中药大辞典》:玳瑁肉药材名称玳瑁肉拼音Dài Mào Ròu出处《食性本草》来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食性

  • 兰花

    药材名称兰花拼音Lán Huā英文名Flower of Swordleaf Cymbidium别名幽兰、蕙、兰蕙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衍义》:兰草叶不香,惟花香,今江陵、鼎、澧州山谷之间

  • 醍醐

    《中药大辞典》:醍醐药材名称醍醐拼音Tí Hú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为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化学成分牛乳制成的醍醐,其一般组成(每100克)为:水分73克,蛋白质2.9克,脂肪20克

  • 八角枫花

    《中药大辞典》:八角枫花药材名称八角枫花拼音Bā Jiǎo Fēnɡ Huā别名牛尾巴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或瓜木的花。植物形态详"八角枫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