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即猫眼疮。详该条。
见《本草从新》。为枸骨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七。即蛊注痢,详该条。
见《种子植物名称》。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狗屎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残卷,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四百余字,主要谈脉法,特别是灸法或砭法与脉之间的关系。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痧证之一。指病处白毛积聚如筋。《痧症全书》卷中:“羊筋痧,腹胀混身板痛,此二症胸前或腰背,用小针穿皮挑出筋毛自愈,只拣疼处看有毫毛聚起者便是,药用涤痧丸,普济消毒饮。”
病名。出《疮疡全书》。指妊娠六、七个月,胎气旺盛,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致使肝胃二经,经络瘀阻,乳房结肿疼痛,谓之内吹乳。若色红者,多属热,宜柴胡清肝散;不红者,为气郁,宜逍遥散。参见妊娠乳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