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翳。《秘传眼科龙木论》:“此眼初患之时,朦胧如轻烟薄雾,渐渐失明……,不靓人物,犹辨三光,翳如凝脂色,瞳人端正,状宜金针。”由于此障“黄色而大,凝滞无吸收,故曰涩翳”(《疡医大全》卷十二)。
见《广东中药》。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杲条。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①指阴盛内寒所致的泄泻。《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洞泄谓食已即泄。……阴盛生内寒,故令人府藏内洞而泄。”《奇效良方·泄泻门》描述洞泄有心腹痛,大肠切痛,肠鸣食不化,手足厥冷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由督脉经火毒而成。生于百会穴前与囟门之间。初如粟米,渐如鸡子,坚硬疼痛。疮顶塌陷,根脚漫肿,色暗者属虚;若色红肿硬、顶尖脓稠者属实。速溃者顺,迟溃者为逆。治同外痈、有头疽。
反治法之一。有两种含义:一是处方中药物组成的反佐法,即寒药中佐以热药,热药中佐以寒药,作为药引。《伤寒论》中的白通加猪胆汁汤,引用猪胆汁即为此意;一是汤药内服的反佐法,即热药冷服,寒药温服,以避免格拒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方。乌梢蛇、藁本、防风、芍药、羌活各一两,川芎、细辛各五钱。为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下。治眼外障,痒极难忍。
证名。指胁肋部疼痛,拘急不舒。多由受寒血虚所致。《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尤在泾注:“血虚则脉不荣,寒多则脉绌急,故腹胁痛而里急也。当归生姜
即季胁。详该条。
①五运六气的六气之一。《素问·天元纪大论》:“阳明之上,燥气主之。”《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参五运六气条。②六淫之一。参见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