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极

猜你喜欢

  • 陈宗望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著《陈氏小儿方》1卷,已佚。

  • 医理不求人

    见医理发明条。

  • 脐下悸

    证名。指脐下悸动不安。常为奔豚证的征兆。多因肾阳虚衰,水气内动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论本义》:“脐下者,膀胱之位也。肾属

  • 初生热闭

    病证名。《水镜方》:“热闭者,由胎热壅闭不能啼,用小叶葵捣取汁,调熊胆末,抹儿口中。亦可用回气法。”参见初生不啼条。

  • 无名疮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此疮非痈非疽,非癣非疥,状如恶疮,或瘥或剧,人不能名,故名无名疮也。”指古时尚未明确的某些外科病而言。治疗参见疮疡、溃疡条。

  • 米糠

    见《验方新编》。即米皮糠,详该条。

  • 熊胆草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溪黄草之别名,详该条。

  • 提插行气

    行气法之一。指用提插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针灸大成》:“徐推其针气自往,微引其针气自来。”又:“推之则前,引之则止。”盖推指插针,引指提针。意指提插可以加强针感和促使它扩散传导的作用。

  • 齐有堂

    【介绍】:见齐秉慧条。

  • 浅刺

    指针刺时,针体进入组织较浅或仅及皮肤的程度。《灵枢·终始》:“脉虚者,浅刺之。”又“痒者,阳也,浅而刺之。”一般在皮肉浅薄之处或重要脏器附近的穴位,或病变部位较浅,属于热、虚证候,或体质虚弱及感应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