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哮

虚哮

病名。指元气素虚,反复日久的哮证。《寿世保元·哮吼》:“哮吼十数年,发则上气喘促咳嗽吐痰,自汗四肢发冷,六脉沉细,此气虚脾弱。”《类证治裁·哮症》:“伤暑热而发者为热哮,为虚,其盐哮酒哮糖哮,皆虚哮也。”又“治虚哮,用麦冬三两,桔梗三钱,甘草二钱。……脾胃阳微者,急养正,四君子汤;久发中虚者,急补中,益气汤;宿哮沉痼者,摄肾真,肾气丸加减。”《临症指南医案·哮》:“宿哮肺病,久则气泄汗出,脾胃阳微,痰饮留著,有食入泛呕之状。夏三月,热伤正气,宜常进四君子汤以益气,不必攻逐痰饮。”哮病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久发中虚又必补益中气。参见阳虚喘阴虚喘条。

猜你喜欢

  • 诸葛草

    见《种子植物名称》。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 肝经实火

    即肝火的实证。参肝火、肝火上炎各条。

  • 羊角藕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 大痹

    病名。泛指邪在筋骨或五脏较重的痹症。《灵枢·厥病》:“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张志聪注:“大痹者,风寒客于筋骨而为恶也。”又:“大痹者,脏气

  • 生硫黄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硫黄不拘量。以柳木槌研细,生姜汁调,炊饼,再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送下。治寒呕,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

  • 鬾病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王堆汉墓帛书简称鬾即继病。详该条。

  • 杂症会心录

    书名。2卷。清·汪蕴谷撰于1754年。本书为作者数十年研究古典医籍心得及临床经验总结的汇辑。其中有三篇医学总论,五十余篇有关内科、妇科、杂症症治的论述,辨证析因细致,并列医方、医案。治法宗张介宾,以扶

  • 内外踝尖

    即足两踝,见该条。

  • 产科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即肌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