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葛蔓

葛蔓

《中药大辞典》:葛蔓

药材名称葛蔓

拼音Gě Màn

别名葛藤蔓(《卫生易简方》)。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藤茎

原形态形态详"葛根"条。

功能主治治痈肿,喉痹。

①《唐本草》:"烧为灰,水服方寸匕,主喉痹。"

②《纲目》:"消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疖子:烧葛蔓灰,封上。(《千金方》)

②治妇入吹乳:葛藤蔓烧灰,酒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③治小儿口噤,其病在咽中,如麻豆许,令儿吐沫,不能乳哺:烧葛蔓灰细研,以一字和乳汁,点口中。(《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葛蔓

药材名称葛蔓

拼音Gě Màn

英文名stem of Lobed Kudzuvine

别名葛藤蔓、葛藤。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P.thunbergiana(Sieb.et Zucc.)Benth.;P.hirsuta(Thunb.)Scheneid.;P.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2.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野葛 多年生落叶藤本,长达10m。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纤维性很强。茎基部粗壮,上部多分枝。三出复叶;顶生小叶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长5.5-19cm,宽4.5-1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有时浅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两边不等,背面苍白色,有粉霜,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叶盾状着生,卵状长椭圆形,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冠蓝紫色或紫色;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萼钟状,长0.8-1cm,萼齿5,披针形,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辩狭椭圆形,较旗瓣短,常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线形,长6-9cm,宽7-10m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赤褐色,有光泽。花期4-8月,果期8-10月。

2.甘葛藤 藤本。根肥大。茎枝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三出复叶,具长柄;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有毛;小叶片菱状卵形至宽卵形,有时3裂,长9-21cm,宽8-18cm,先端短渐尖,基部图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苞片卵形;花萼钟状,长1.2-1.5cm,萼齿5,披针形,较萼筒长,被黄色长硬毛;花冠紫色,长1.3-1.8cm。荚果长椭圆形,扁平;长10-12cm,宽1-1。2c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肾形或圆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

2.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

资源分布:1.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喉痹;疮痈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品30-60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疖子: 烧葛蔓灰,封上。 (《千金方》)②治妇人吹乳: 葛藤蔓烧灰,酒服二钱。(《卫生易简方》)③治小儿口噤,其病在咽中,如麻豆许,令儿吐沫,不能乳哺: 烧葛蔓灰细研, 以一字和乳汁,点口中。 (《圣惠方》)

各家论述1.《唐本草》:烧为灰,水服方寸匕,主喉痹。

2.《纲目》:消痈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莨菪

    药材名称莨菪拼音Lànɡ Dànɡ别名天仙子、横唐、行唐性味(子)苦、寒、无毒。功能主治1、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

  • 山檨叶泡花树

    药材名称山檨叶泡花树拼音Shān Shē Yè Pào Huā Shù别名灰冬瓜。来源药材基源:为清风藤科植物山檨叶泡花树的根、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iosma thorelii Lecom

  • 虎杖

    《中国药典》:虎杖药材名称虎杖拼音Hǔ Zhànɡ英文名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来源本品为蓼科

  • 新疆紫草

    药材名称新疆紫草拼音Xīn Jiānɡ Zǐ Cǎo英文名Arnebia Root别名软紫草来源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0ma(Royle)Johnst.的根。春、秋季采挖,晒干

  • 山漆树

    《中药大辞典》:山漆树药材名称山漆树拼音Shān Qī Shù别名铁象杆、野漆树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漆树科植物山漆树的根、叶。夏、秋采收。原形态灌木,高1~4米。小枝红褐色,无毛。单数羽状

  • 秋葡萄茎

    药材名称秋葡萄茎拼音Qiū Pú Tɑo Jīnɡ别名扁担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秋葡萄的茎或茎中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romanetii Roman.采收和储藏:秋、冬季割取茎

  • 人参果

    药材名称人参果拼音Rén Shēn Guǒ别名人头七、开口箭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角盘兰的带根全草。秋季采挖,晒干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块根球状或卵状,径约1厘米,干燥后表面灰黄色

  • 蚍子草

    药材名称蚍子草拼音Pí Zǐ Cǎo别名四川山蚂蝗、红土子草、路边青来源豆科蚍子草Desmodium szechuanense (Craib) A. K. Schindl.,以根皮入药。生境

  • 胖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胖儿草药材名称胖儿草拼音Pànɡ ér Cǎo别名黑脚杆来源茜草科假耳草属植物尾叶假耳草Anotis urophyll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 竹叶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莲药材名称竹叶莲拼音Zhú Yè Lián别名地藕来源鸭跖草科杜若属植物杜若Pollia japonica Thunb.,以全草和根入药。夏秋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