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莎草

莎草

《中药大辞典》:莎草

药材名称莎草

拼音Suō Cǎo

别名莎随(《大戴礼记》),侯莎(《尔雅》),地毛(《广雅》),山莎(《纂文》),回头青(《清异录》),香头草(《广州植物志》),野韭菜,猪荸荠、隔夜抽、地韭姜(《浙江中药手册,),地沟草(《广西中兽医药植》),小三棱、米珠子、绍缩草(《江苏植药志》),地贯草、猪鬃草、地糕草(《广西中药志》),吊马棕(《湖南药物志》),土香草(《泉州本草》)。

出处《别录》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茎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匍匐根茎长,先端具肥大纺锤形的块茎,外皮紫褐色,有棕毛或黑褐色的毛状物。茎高15~95厘米,锐三棱形,基部呈块茎状。叶窄线形,短于秆,宽2~5毫米;鞘棕色,常裂成纤维状。叶状苞片2~5;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辐射枝3~10:穗状花序轮廓为陀螺形;小穗3~10,线形,长1~3厘米,具花8~28朵:小穗轴具较宽的、白色透明的翅;鳞片覆瓦状排列,膜质,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3毫米,中间绿色,两侧紫红色或红棕色,具脉5~7条;雄蕊3,药线形;花柱长,柱头3。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花果期5~11月。

本植物的根茎(香附)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田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祛风。治胸闷不舒,皮肤风痒,痈肿。

①《履巉岩木草》:"治皮肤瘙痒,遍体生风。"

②《纲目》:"煎饮散气郁,利胸膈,降痰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痈疽肿毒:鲜莎草洗净,捣烂敷患处。(《泉州木草》)

②治水肿、小便短少:鲜莎草捣烂,贴涌泉、关元穴。(《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莎草

药材名称莎草

拼音Suō Cǎo

英文名Herb of Nutgrass Galingale

别名莎随、薃侯、莎、地毛、回头青、野韭菜、隔夜抽、地沟草、小三棱、米珠子、缩缩草、地贯草、猪鬃草、地糕草、吊马棕、土香草、猪毛青、三棱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料植物莎草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erus rotundus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莎草,多年生草本,高15-95cm。茎直立,三棱形;根状茎匍匐延长,部分膨大呈纹外向型形,有时数个相连。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闭合包于茎上;叶片线形,长20-60cm,芝2-5mm,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每个花序具3-10个小穗,线形,长1-3cm,宽约1.5mm;颖2列,紧密排列,卵形至长圆形,长约3mm,膜质两侧紫红色有数脉。基部有叶片状的总苞2-4片,与花序等长或过之;每颖着生1花,雄蕊3;柱头3,丝状。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三棱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耕地、路旁水边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潮湿环境,耐寒。宜选疏松的砂培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用种子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4月育苗,按行距5-8cm开浅沟条播上覆一层薄细土。苗高10cm左右,即可按行株距20cm×15cm移植入大田,栽后及时浇水。分株繁殖:时春,将植株挖起穴栽,每穴栽2株,行株距20cm×15cm,栽后浇水。

田间管理,移植成活后应松土除草,追肥,雨季排除积水。

性味味苦;辛;性凉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祛风止痒;宽胞利痰。主胸闷不舒;风疹瘙痒;痈伴随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洗浴。

复方①治痈疽肿毒:鲜莎草洗净,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②治水肿、小便短少:鲜莎草捣烂,贴涌泉、关元穴。(《泉州本草》)

各家论述1.《履巉岩本草》:治皮肤瘙痒,遍体生风。

2.《纲目》:煎饮散气郁,利胸隔,降痰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头茶

    药材名称大头茶拼音Dà Tóu Chá别名花东青、大山皮。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大头茶的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rdonia axillaris Dietr.[Polyspora axill

  • 石鲫

    《中药大辞典》:石鲫药材名称石鲫拼音Shí Jì别名华鲸(《鱼类分类学》),老母猪鱼、山鲫鱼(《黑龙江流域鱼类》)。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华鳈的肉。原形态体稍侧扁,腹

  • 乌柳

    药材名称乌柳拼音Wū Liǔ别名乌柳根、小红柳来源杨柳科乌柳Salix microstachya Turcz.,以侧根及须根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

  • 小被单草

    药材名称小被单草拼音Xiǎo Bèi Dān Cǎo别名太极草、狗夺子(《滇南本草》),水筋骨、高果果鸟、称筋散(《云南中草药》),小九股牛、大被单草、大鹅肠菜(《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

  • 鷩雉

    药材名称鷩雉拼音Bì Zhì别名赤鷩(《山海经》),鵕鸃(《汉书》),采鸡(《逸周书》),锦鸡(《禽经》),金鸡(《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雉科动物红腹锦鸡的肉。原形态体长

  • 黑沙蒿子

    《中药大辞典》:黑沙蒿子药材名称黑沙蒿子拼音Hēi Shā Hāo Zǐ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种子。功能主治利尿。治小便不利。复方治尿闭:黑沙蒿子五钱。水煎,冲红糖三至五钱,温服。

  • 柏树根

    药材名称柏树根拼音Bǎi Sh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pressus funebris E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洗去泥土,切片,晒干用。

  • 壁钱

    《全国中草药汇编》:壁钱药材名称壁钱拼音Bì Qián别名壁茧、壁蟢窝来源壁钱科动物壁钱虫Uroctea compactilis Koch,以活个体或所结的卵囊入药。四季可采,开水

  • 杜茎山

    《全国中草药汇编》:杜茎山药材名称杜茎山拼音Dù Jīnɡ Shān别名踏天桥、山茄子[江西南丰]来源紫金牛科杜茎山属植物杜茎山Maesa japonica (Thunb.) Moritzi

  • 过江龙

    《中药大辞典》:过江龙药材名称过江龙拼音Guò Jiānɡ Lónɡ别名蒲地虎、地蜈蚣(《滇南本草》),地刷子(《中国中部植物》),伸筋草、扁心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小伸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