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药罐法

药罐法

拔罐法的一种。见《外科正宗》。亦称药筒法,是拔罐与药物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拔罐的操作,有利于药物的渗入和吸收,以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舒筋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急慢扭伤哮喘,气管炎,早期乳腺炎等症。所用的药液,可根据病情灵活改变,一般多选用性味辛温,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药制成。药罐法按其操作方法可分为煮药罐与贮药罐二类。前者归属于“水罐法”的范围;后者由于事先要将药液贮存在罐内,且采用抽气法吸拔,则属于抽气罐法范畴。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吴鉴泉

    【介绍】:见吴澄条。

  • 玉柱骨折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天柱骨折。详该条。

  • 肾虚五更泄泻

    证名。又称脾肾泄、肾泄。指真阳不足,肾经虚寒不能闭藏所致的晨泄。《症因脉治·肾虚五更泄泻》:“肾虚泻之症,每至五更,即连次而泻,或当脐作痛,痛连腰背,腹冷膝冷。”脉多细小虚软,或浮大。治宜补肾益元,可

  • 五硬

    病证名。①《古今医统》指“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多因禀赋不足,真阳大虚所致。急用六君子汤加炮姜、肉桂、柴胡、升麻以复其真气。②《幼科铁镜》指肝受风邪,头颈手足强直的病证

  • 新产证治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

  • 足心热

    按诊。按足心较足背热,或病人自觉足心热。主阴虚火旺。《医学入门》:“脚掌心热否,热则下虚火动。”

  • 强肝汤(丸)一号

    经验方。见《新医药学杂志》1972.1。黄芪、丹参15~30克,当归、白芍药、郁金、党参、黄精、泽泻、生地黄、山药、山楂、神曲、茵陈各9~15克,秦艽6~9克,板蓝根9~12克,甘草6~12克。水煎服

  • 喉腭溃蚀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多由痰火邪毒上冲,或杨梅疮毒结于咽喉所致。症见上腭腐溃,甚或溃蚀与鼻相通。治宜清火解毒,祛腐生肌。可选用五宝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或可用银花,土茯苓、白藓皮、威灵仙、黄

  • 后囟

    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骨间隙。参囟条。

  • 张瑾

    【介绍】:宋代医家。字敬民,双凤里(今江苏太仓)人。精于医术,善治垂危病人。曾被荐为医师。